贝氏圆尾鹱
英文名:Beck's Petrel
学名:Pseudobulweria becki
【简介】
贝氏圆尾鹱(学名:Pseudobulweria becki),是一种鹱形目鹱科钩嘴圆尾鹱属的小型海洋鸟类。该物种以美国鸟类学家罗洛·贝克命名,长期被视为可能灭绝,直到2000年代目击与标本确认其仍存在。然而IUCN将该种列为极度濒危物种。
【外形特征】
贝氏圆尾鹱通体大部分为深棕色,腹部呈白色,头部和喉咙较为暗淡。翅膀下方为深棕色,有较为明显的白色翼纹,腹部和胸部均为白色。飞行时,其直而带有些微后弯的长翅,在开阔海域异常显眼。
【生活习性】
主要栖息在温暖的海洋区域,具有高度远洋特性。捕食行为主要在海面,并常与多种海鸟共同觅食。有观察记录显示,这种鸟喜欢跟随鲸鱼游泳觅食,对船只也表现出一定的容忍度,更容易被吸引到“鱼饵”附近。
【鸣叫特征】
贝氏圆尾鹱的鸣叫声目前尚未有详细记录。
【繁殖习性】
繁殖季节可能从2月延伸至8月,根据观测记录推断,这种鸟可能在新爱尔兰的高山堑谷造巢,但确切的繁殖地点尚未明确。研究人员正持续努力以揭示其具体繁殖习惯。
【外型辨识】
据推测,贝氏圆尾鹱可能在较大的岛屿高斜坡上的洞穴或缝隙中筑巢,也许也在小岛繁殖。典型的栖息环境包括亚热带及热带湿润高山森林,潮间带岩石、岩礁等。
【保护状况】
IUCN濒危物种红色名录将其列为极度濒危(CR)。
【地理分布】
虽然历史记录有限,但最新记录发现该物种广泛分布在巴布亚新几内亚、所罗门群岛、瓦努阿图等区域。据景观观察与活标本搜集分析,贝氏圆尾鹱现属于极度濒危物种,保护状态备受关注。
【背景故事与重发现】
贝氏圆尾鹱最初由两只分别在1928年与1929年所采集的标本被科学界认识。此前的数十年间,贝氏圆尾鹱的真实存在一直被认为是存疑的。直到2003年,数次观察以及2007年详细的研究表明,这种仅从少量标本得知的独特的海洋鸟种实际上尚存于世。不过该种极度稀有,连续多年确认的唯一活体标本来自于造船之旅,在夜色中飞落游轮,随后被发现并认定属于该物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