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鸟类分类索引 - IOC15.1
鸟类科普 > 雀形目 > 灶鸟科 > 伪卡纳灶鸟属 > 乌尾卡纳灶鸟
乌尾卡纳灶鸟

乌尾卡纳灶鸟

英文名:Dusky-tailed Canastero

学名:Pseudasthenes humicola

【简介】
乌尾卡纳灶鸟(Pseudasthenes humicola),又名丑灶鸟或Dusky-tailed Canastero,是雀形目灶鸟科伪卡纳灶鸟属的一种鸟类。其主要栖息地位于智利北部至中部地区,并延伸到阿根廷西部。

【外形特征】
乌尾卡纳灶鸟的体长在14至16厘米之间,体重则约为18到24克。两性体羽相似。面部有一条窄的白眉纹,面颊为灰色,带有细腻的纹理;头部为深棕色,背部分为较浅的棕色,而臀部和尾上覆羽带有红褐色调。翅膀颜色与背部一致,肩部微带红褐色。尾羽色深且中央呈黑褐色,其余部分为黑色。喉咙部白色,带有黑点;胸上部白色,带有黑色条状斑纹,胸下部和腹部则为浅灰色,并伴有淡色条纹。虹膜呈现深棕色,上颚为深黑色,下颚呈蓝灰色,前端黑色;腿脚为绿色或灰色。幼鸟的臀部比成鸟更红,下体条纹较少,尾羽更红。亚种P. h. goodalli和P. h. polysticta,面部条纹更密,冠色更深,胸纹不明显,肩部和下尾羽盖更艳丽。

【生活习性】
乌尾卡纳灶鸟全年栖居在固定的分布区,主要以昆虫为食,偶尔辅以浆果和种子。常单独或成对活动,穿梭于灌木与树木枝间觅食。这一物种偏好半干旱草原和森林边缘地区的环境。

【鸣叫特征】
有两类主要鸣叫声。一种是缓慢加热、音调提高、逐渐延长然后减弱、缩短、下降的双音节吱吱声,可被描述为“chi-wee.. chi-wee”。另一种为持续时间较长的干涩颤音,音调逐渐下降。此外,还有全年都能听到的短促且尖锐的“tsik”声。

【繁殖习性】
乌尾卡纳灶鸟的繁殖周期贯穿从8月到12月,其中9月中旬是高峰期。乌尾卡纳灶鸟通常以悬挂在叉枝或仙人掌上的刺枝篮状巢箱哺育后代,巢内衬以马毛和柔软植物纤维。巢穴中,每窝通常有2至4个蛋,孵化期大约20至22天,幼鸟通常在孵化后15至16天离巢。雌雄轮流孵卵并共同照顾幼雏。

【外型辨识】
不同亚种之间有显著区别:白眉的存在,两胁的红褐色及尾部颜色使其易于辨认。居住在北部沙漠地带的亚种颜色更淡灰,而生活在南部湿润区域的亚种则颜色更深。亚种P. h. goodalli和P. h. polysticta在面部条纹、冠色以及下半部分颜色等方面存在着细微差异。

【保护状况】
根据IUCN标准,当前乌尾卡纳灶鸟的保护级别为LC(无危)。

【地理分布】
其分布范围覆盖智利北部和中部地区,具体区域由Antofagasta向南延伸到Maule的北部地区到Araucanía一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