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腰鹦鹉
英文名:Red-rumped Parrot
学名:Psephotus haematonotus
【简介】
红腰鹦鹉学名为Psephotus haematonotus,又称为Red-rumped Parrot。该物种仅分布于澳大利亚东南部,尤其是墨累-达令盆地较为常见。
【外形特征】
雄性红腰鹦鹉体长约27厘米,重约55-85克。头部和胸部呈蓝绿色,带有前额和下颌的蓝调;腹部颜色逐渐向黄白色过渡;背部为深蓝绿色,一对翅膀的边缘泛淡黄或蓝灰色,主翼羽黑色并带有蓝色边缘;臀部颜色鲜艳呈现红色;尾羽上覆羽为绿色,尾羽尖端黑色,外侧尾羽尖端白色。雌鸟的上身主要呈橄榄绿色,胸下部为黄绿色,缺乏红色臀部。幼鸟特征介于成鸟之间,色彩较为暗淡,公幼鸟臀部有些红色。
【生活习性】
红腰鹦鹉栖息于开阔林地、果园、暴马丁香植被区、热带草原、农耕地、含树木的牧场,可达1100米高的水域边。它们通常成对或小群生活,冬季时可能会出现更大一些的群体。
【鸣叫特征】
飞行时红腰鹦鹉的叫声类似于“tlee”或“see-tlee”,连继不断地发出这样的声音。在栖息时会发出类似歌曲的哨声,包括干净的口哨声、刺耳的音符以及短暂、低沉的鸣叫或辩论声。
【繁殖习性】
红腰鹦鹉的繁殖期通常在8月到翌年1月间,偶尔也会延长到4月。雌鸟通常会将巢筑在树洞或空心的树枝中,喜欢在高处且靠近水源的橡树或者桉树下。红腰鹦鹉的巢穴也可能会出现于树桩、栅栏柱、农场和郊区建筑中,有时会聚集在一起繁殖。每个巢穴平均产4至8枚蛋,孵化期为19天,幼鸟发育周期为大约四周。
【外型辨识】
雄鸟和雌鸟的外观差异明显,雄鸟的羽毛较为明亮,红臀更显鲜艳;而雌鸟的羽毛更为暗淡。红臀特征是能够区分红腰鹦鹉的重要标志。
【保护状况】
红腰鹦鹉目前属于IUCN无危物种(LC),并在半自然环境中有丰富的种群数量。尽管在20世纪初由于过度放牧和突发疾病的冲击而数量减少,但其种群数量后来由于森林砍伐和农耕地的增加逐渐得到恢复。红腰鹦鹉没有被列入CITES II,说明它们的国际贸易受到一定限制,但为了保护工作所需,种群数量和生态分布并不是限制因素。
【地理分布】
红腰鹦鹉主要分布在澳大利亚东南部,包括新南威尔士州的大部地区和维多利亚州。同时,少量群体分布在南澳大利亚州东北部和昆士兰州的西南部。在洛赫岛的红树林中也曾发现红腰鹦鹉的踪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