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鸟类分类索引 - IOC15.1
鸟类科普 > 雀形目 > 拟鹂科 > 拟椋鸟属 > 褐拟椋鸟
褐拟椋鸟

褐拟椋鸟

英文名:Montezuma Oropendola

学名:Psarocolius montezuma

【简介】
褐拟椋鸟,学名Psarocolius montezuma,主要生活在墨西哥东南部至巴拿马的加勒比海岸低地。

【外形特征】
雄性褐拟椋鸟的主要羽毛为锈褐色,头部和上胸呈黑色,尾侧为鲜艳的黄色。喙部颜色独特,分为两部分,基部为黑色,尖端为橙红色。面部两侧有裸露出的大片淡蓝色皮肤,下方有一块较小的粉红色区域。与雄性相比,雌鸟具有较为相似的羽毛颜色但体型显著较小。幼鸟则颜色较为暗淡,其黑色部分更趋于煤黑色。

【鸣叫特征】
雄鸟的鸣叫声特别明显,从单调的咕噜声过渡到响亮的倒水声。其具体的鸣声可概括为tic-tic-glik-glak-GLUUuuuuu。此外,该物种的两性个体还会发出清脆的cack和crrrk叫声。

【生活习性】
褐拟椋鸟倾向于栖息在热带低地森林边缘、开阔林地、种植园和半开放区的树木间。它们多以群体形式出现在树冠层,以水果和大型昆虫为主食,还会偶尔捕食小脊椎动物。关于它们的迁徙模式尚不确定,但据观察,在非繁殖期,这一物种会进行一定的移动。

【繁殖习性】
该物种在树冠30米以上建造袋状的巢,其组成部分由纤维和藤蔓构成,长度介于60至180厘米之间,且仅由雌鸟单独完成。在繁殖季节,往往由一只主导雄鸟带领一众雌鸟。每种鸟一般产下两枚带有暗斑的白色或淡黄色的蛋,孵化期约15天,幼鸟大约于30天后出窝。雄性促使雌性保护幼鸟,并供给以蜘蛛、其他节肢动物、青蛙和水果等食物。

【外型辨识】
褐拟椋鸟的分布范围较广,覆盖了整个中美洲地区,包括从墨西哥南部到巴拿马的加勒比海岸低地区域。尽管有局部迁徙现象,但该物种主要依赖上述低地区域为栖息地。

【物种区别】
与褐拟椋鸟地理位置有重叠的是栗头拟椋鸟。相较而言,后者体型较小,羽毛颜色浅失,喙为淡黄绿色,而非黑橙相间的形状。此外,栗头拟椋鸟的头部颜色较淡,其上体为黑色或暗色,且面部没有裸露的蓝粉区域。

【保护状况】
目前,褐拟椋鸟被国际自然保护联盟(IUCN)列为无危物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