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拟椋鸟
英文名:Black Oropendola
学名:Psarocolius guatimozinus
【简介】
黑拟椋鸟,学名Psarocolius guatimozinus,属于雀形目拟鹂科拟椋鸟属。这种体型较大的鸟类主要分布在中美洲的巴拿马以及南美洲的哥伦比亚部分地区。
【外形特征】
雄性黑拟椋鸟体长约为47厘米,雌性约39厘米。整体呈现深黑色,背、肩羽、上翼覆羽、下背部至尾上覆羽呈现出深栗色,与尾部的黄色形成鲜明对比,中央一对尾羽为黑色。它们头顶有一层薄薄的、形态像短冠的黑色羽毛。蓝皮、粉边的裸露肿胀喙部,加上橙色尖端构造令人印象瞩目。腿为纯黑色,虹膜为棕色。雌雄外形相似,区别在于雌鸟体型较小,短冠亦较短。
【生活习性】
黑拟椋鸟通常单独或以小群体的方式在低地森林中活动,偶尔也会在较大的群体中现身。其食性多样,包括昆虫、小型爬行动物或鸟类、硕果以及富含花蜜的花朵。这些鸟特别善于利用他们的嘴在花朵中深探,用张开的口部努力汲取花蜜。
【鸣叫特征】
在展示活动中,雄鸟会发出响亮独特的鸣叫声,包含低沉的咕噜声和高音金属音符。这种鸣叫声与褐拟椋鸟的叫声较为相似,但有时缺乏后者向上升的音调。此外,它们还有一种低沉的“cruk”叫声。
【繁殖习性】
该物种采取一雄多雌的配偶方式,一雄鸟可能与许多雌鸟交配。繁殖季节在巴拿马一般为2月,在哥伦比亚则通常为4月至6月。它们是一种群居筑巢的鸟类,多达20只鸟会在同一批树木上单独树立巢穴。巢穴使用的蛋壳颜色为淡粉色,稀泥质地,并带有少许红棕色斑点。
【外型辨识】
黑拟椋鸟与同样属内的褐拟椋鸟有明显区别,但这两者生活在不同的地域,因而彼此没有分布重叠的现象。尽管两者在某些特征上有相似之处,比如雌雄外形相似以及可见的蓝色或粉红色的脸部特征,但因为分布而区分明显。此外,其面部的蓝色肉质斑块是其与稀有的博多拟椋鸟的重要区分标志。
【保护状况】
根据IUCN的评估,黑拟椋鸟被纳入无危种(LC)范畴,意味着它们当前并未面临立即的灭绝危机。
【地理分布】
黑拟椋鸟主要分布在中美洲的巴拿马以及南美洲的哥伦比亚部分地区。其显著特征是深黑色的全身,以及背和翅膀上深栗色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