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鸟类分类索引 - IOC15.1
鸟类科普 > 雀形目 > 燕科 > 锯翅燕属 > 山地锯翅燕
山地锯翅燕

山地锯翅燕

英文名:Mountain Saw-wing

学名:Psalidoprocne fuliginosa

【简介】
山地锯翅燕(学名:Psalidoprocne fuliginosa),又称山地粗翼燕或喀麦隆山粗翼燕,是一种属于雀形目燕科锯翅燕属的鸟类。该物种分布于赤道几内亚的比奥科岛及喀麦隆西部的喀麦隆山,偶尔也出现在尼日利亚东部的奥布杜高原和曼比拉高原,但具体状况不明。

【外形特征】
山地锯翅燕体型较小,全长约12厘米,体重介于11至14克之间。全身羽毛颜色为深巧克力棕色,翅膀颜色更深,尾部适度分叉。翼下的覆羽色呈烟灰色,雌雄外貌相似,而幼鸟的颜色较为淡。与同属的黑锯翅燕相比,其幼鸟颜色更深;与蓝锯翅燕(亚种 petiti)相比,其翅膀下方颜色更深,尾巴分叉程度较小。

【鸣叫特征】
山地锯翅燕发出的声音是短暂而清脆的“shu-shu”声。

【生活习性】
该物种是典型的群居鸟类,通常栖息于森林边缘和高山草原地带。它们的活动范围广泛,从海平面至3000米的高空都有它们的踪迹。山地锯翅燕的飞行方式悠闲,经常以俯冲滑翔的方式活动,有时也会在较低的空中飞行。有关其食性信息尚不明确。

【繁殖习性】
山地锯翅燕的繁殖季节在10月至次年3月。它们通常独自筑巢,但偶尔会见到群体筑巢的情况,最多达10至15对。巢结构紧凑,由树叶、苔藓和地衣编织而成,通常建在峭壁、峡谷或洞穴壁上的突出部分。每窝产卵2枚,但孵化和育雏的具体时间尚未记载。

【外型辨识】
与叉尾锯翅燕相比较,山地锯翅燕颜色更深,翅膀下方较黑,尾部分叉较小。

【保护状况】
根据IUCN的评估,山地锯翅燕被列为无危物种。

【地理分布】
该物种分布于喀麦隆的喀麦隆山及赤道几内亚的比奥科岛,且极有可能存在于尼日利亚东部的奥布杜高原和曼比拉高原,但具体情况还需进一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