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鸟类分类索引 - IOC15.1
鸟类科普 > 雀形目 > 岩鹨科 > 岩鹨属 > 栗背岩鹨
栗背岩鹨

栗背岩鹨

英文名:Maroon-backed Accentor

学名:Prunella immaculata

【简介】
栗背岩鹨(学名:Prunella immaculata),属于雀形目岩鹨科岩鹨属。这种小型鸟类体长约14.5厘米,重约20克,具有灰白色的头部,红褐色的背部,下方则是灰色,腹部为肉桂色。其眼睛呈黄色,喙黑色,基部角质色,腿则为淡灰褐色至暗橙色。

【外形特征】
栗背岩鹨的头部和上背部为灰色,眼先为黑色,额部有白色鳞状纹,背部、臀部和尾部呈红褐色,肩羽和翅膀为栗色,较大的翼覆羽为灰色,腹部为灰色,下腹为深肉桂色。虹膜为淡黄或近白色,喙黑色,基部角质色,腿则为淡灰褐色至暗橙色。雌雄鸟的羽毛颜色相似,但体型大小可能略有差异。

【鸣叫特征】
栗背岩鹨的叫声单调,通常是一种高尖且带金属质感的响亮声,类似于“zieh-dzit”或“tzip”。

【生活习性】
栗背岩鹨生活在高海拔的针叶林、杜鹃花林,林缘地带,冬季则迁移至较低海拔地区。它们通常在开阔地带活动,常见在沟谷坡坎的草丛及灌丛处寻找食物。主要为地栖性,常在地面或灌丛中觅食,偶尔也会站在灌木顶部。

【繁殖习性】
繁殖期一般在5月至7月间。巢筑于地面草丛或灌丛中,用枯草茎、苔藓等材料构成,巢位置极低,甚至位于地面上,且非常隐蔽,巢中垫有柔软材料,如细软草茎、羊毛等。每窝卵数量为3到5个,卵为蓝色,大小约为17-21毫米×14-15.3毫米。幼鸟出生后,家长会精心喂养他们,直到他们能够独立活动。

【保护状况】
栗背岩鹨被列为《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的无危物种(Least Concern, LC)。然而,在一些地区其生存状态尚不明确,可能受到季节性迁徙的影响。

【地理分布】
栗背岩鹨分布于尼泊尔、锡金、不丹、印度、缅甸以及中国的甘肃、四川、云南、西藏等地。它们通常栖息在海拔2000至5000米之间的地区。繁殖季节可以在3000-4500米的高度观察到,而到了冬季,它们可能下移到更低的海拔,如2000米左右的河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