簇胸吸蜜鸟
英文名:Tui
学名:Prosthemadera novaeseelandiae
【简介】
簇胸吸蜜鸟(学名:Prosthemadera novaeseelandiae),又称为秃儿吸蜜鸟,是雀形目吸蜜鸟科的一种新西兰特有的物种。因其独特的白色簇状羽毛,好似佩戴领结般,而广为人知。
【外形特征】
簇胸吸蜜鸟体型较大,体长27-32厘米,体重62-240克,雄鸟通常比雌鸟更大。羽毛为深黑色至黑褐色,透过光线反射呈现出蓝绿及金色的金属光泽。最引人注目的是其喉侧两个白色独特色球状羽毛,看起来像是单个的白色球体。翅膀下方有白色斑纹,腹部、大腿、尾下覆羽及肛区为黑褐色,两胁为暗灰色,尾稍与尾下都带有金属光泽色。
【生活习性】
Tui经常选择混合型森林栖居,如豆杉-阔叶、豆杉-山毛榉森林,以及海岸的灌木丛和茶树灌木丛。它们在城市公园与花园中出现也很常见,尤其在北岛北部地区。主要食物是以花蜜为主,配以昆虫以及季节性的水果偶尔还会食用种子和花粉。在某些花期旺盛的地方,能观察到大量簇胸吸蜜鸟聚集一同掠食花蜜,卡皮蒂岛就是一个典型例子。
【鸣叫特征】
Tui的鸣叫声独特且多变,包括清脆的颤音、“钟声”般的bong音和口哨音,伴随有标音、涕声、咕噜声和喘息声。它们还会低声地“耳语”,并夹杂着高音调的鸣叫声。叫声中包含尖鸣、高亢的ke-e-e-e声、刺耳的尖叫及粗哑的口头嘶声,在雄鸟求偶时尤为明显。
【繁殖习性】
该物种的繁殖季节为春至夏,受开花植物的影响。鸟巢结构复杂,由树枝、灌木、树叶、草根等组成,内部用细枝、草根、苔藓和蕨类叶子作为垫子。通常这些巢建在树叉、小树顶端或大树冠地方。每窝产蛋2-4枚,需要12-15天孵化。幼鸟孵化后,双亲都会参与喂养,幼鸟离巢时间平均为14-15天之后,双亲仍会照顾它们一段时间。
【外型辨识】
尽管Tui是广泛分布的鸟类,在19世纪受到森林砍伐和农业扩张的影响,导致其数量减少。但是现在它们适应了若干外来植物,并继续在城市公园和花园中生存。Tui现在受到外来掠食者的威胁,包括猫和鼬等。
【地理分布】
目前Tui分布广泛,分布于新西兰北岛、南岛、斯图尔特岛的北、南部、Kermadec群岛、查塔姆群岛以及奥克兰群岛等地。在查塔姆群岛,该物种已较为常见。
【物种区别】
簇胸吸蜜鸟和欧乌鸫的区别在于,后者无白喉羽球,也无金属光泽。其鸣叫的复杂调性与铃鸟类似,但是簇胸吸蜜鸟的鸣叫声中具有易于识别的咳嗽、叫声和喘息声。查塔姆岛上的个体(chathamensis)相比其指名种体型稍大,也更重,且略带上蓝基调的金属光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