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鸟类分类索引 - IOC15.1
鸟类科普 > 鹦形目 > 长尾鹦鹉科 > 辉鹦鹉属 > 绯胸辉鹦鹉
绯胸辉鹦鹉

绯胸辉鹦鹉

英文名:Crimson Shining Parrot

学名:Prosopeia splendens

【简介】
绯胸辉鹦鹉(学名:Prosopeia splendens),是鹦形目长尾鹦鹉科辉鹦鹉属的一类大型、色彩鲜艳的鸟类。这一鸟种以鲜红的头部和下体为特征,背部和翅膀呈主要绿色。

【外形特征】
绯胸辉鹦鹉成年个体长约45厘米,体重约280克。这一物种的鲜红色的头部和下体与红胸辉鹦鹉有所不同,它具有明显的前额和眼部以下至上颌的暗红色羽毛和上背宽阔的蓝色领带,臀部羽毛上则没有类似的红色边缘。而其幼鸟除了喙的颜色呈灰色带有条纹,眼睛周围颜色较淡,其他外观大致与成鸟相似。

【生活习性】
绯胸辉鹦鹉栖息于热带雨林中的森林边缘、茂密植被地区和次生林。它们也经常穿越花园和农田,寻找如地衣、昆虫、真菌、坚果和果实等食物资源。

【鸣叫特征】
绯胸辉鹦鹉的鸣叫声丰富多样,包括鼻音“erh”、略有刺耳的“krreh”、尖锐的“eearh”和更粗糙的“grrraah”。这种声音的多变性为其所在栖息环境增添了独特的声音背景。

【繁殖习性】
有关绯胸辉鹦鹉具体的繁殖习性仍鲜有记录,但推测它们可能与红胸辉鹦鹉有着类似的筑巢习惯,即在树洞中筑巢。

【外型辨识】
尽管绯胸辉鹦鹉在Kadavu岛因独特的外观几乎不会被混在更广泛的鹦鹉种类中,但其特有分布和脆弱的生存状况仍然值得关注。此外,绯胸辉鹦鹉属于脊椎动物亚门,广泛分布于太平洋诸岛屿。

【物种区别】
绯胸辉鹦鹉与红胸辉鹦鹉相比,不难从其鲜艳的头部色块和蓝色领带式上背特征进行区分。尽管两者在相邻岛屿上分布,但其分布区域并无重叠。

【保护状况】
IUCN将绯胸辉鹦鹉列为近危物种(NT)。由于栖息地锐减,非法贸易等威胁,其生存状况令人忧虑。因此于光晖之下,这一物种的保护显得尤为重要。

【地理分布】
绯胸辉鹦鹉主要分布于太平洋的两个岛屿——斐济西南部的Kadavu和Ono岛。在Kadavu岛的Gasele森林内分布数量较多,但在Kadavu岛邻近的Viti Levu岛稀少,并逐渐减少。整体上这一物种的分布范围十分狭窄,对环境变化极为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