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尾食蜜鸟
英文名:Cape Sugarbird
学名:Promerops cafer
【简介】
长尾食蜜鸟(学名:Promerops cafer),又称为Cape Sugarbird,属于雀形目非洲食蜜鸟科非洲食蜜鸟属。它们主要分布在南非的西部开普省和东部开普省南部地区,偏好成熟的山地fynbos植被区。
【外形特征】
长尾食蜜鸟体长介于24至44厘米之间,雄鸟头部呈现灰棕色,具有明显的黑色颊纹,上体为棕色。其显著的特征之一是极长的深棕色尾羽,通常可达38厘米,而下体从淡黄色至白色过渡,并带有暗色条纹,腹部尤其带有较深的小斑纹,尾下覆羽颜色鲜艳,为鲜黄色。相比之下,雌鸟体形较小,其尾羽长度约为8至18厘米。幼鸟的颜色相对较暗淡,且尾部较短。
【生活习性】
长尾食蜜鸟为非迁徙性鸟类,它们的活动范围会随开花植物的花期而发生局部变动。主要栖息在fynbos灌丛、郊区花园以及外来植物丰富的环境。食物主要是Protea、Leucospermum、Mimetes和Aloe植物的花蜜,偶尔也会以昆虫为食。
【鸣叫特征】
它们的鸣叫声复杂多样,包括刺耳的、叽喳的、敲击般的鸣叫声,同时也能发出嘶嘶声和音符般的鸣叫声,有时还伴有尖锐的警报声。
【繁殖习性】
繁殖周期通常发生在4月至7月期间。雌鸟负责筑巢,一次产卵数量通常为2颗,少数情况下为3颗,孵化期大约为17天。幼鸟依靠双亲共同喂养,直至21天大,方才离巢。
【外型辨识】
与格氏长尾食蜜鸟相比较,长尾食蜜鸟拥有更长的尾羽、阴郁的冠部位,胸部色彩较不红褐色且面部缺乏明显的颊纹特征,从而易于区分。
【保护状况】
根据IUCN红名录评估,长尾食蜜鸟的保护状况为无危(LC)。
【地理分布】
长尾食蜜鸟广泛分布于南非,尤其是在未遭受近期火灾影响的成熟Protea灌丛区域更为常见。偶尔出现在多个保护区中,这种鸟类是Fynbos生态系统内的特色物种之一,对Proteas的授粉过程极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