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冠盔鵙
英文名:Yellow-crested Helmetshrike
学名:Prionops alberti
【地理分布】
黄冠盔鵙主要分布于刚果民主共和国的中东部,特别是在阿尔伯丁裂谷的山地森林区域,海拔范围在大约1120至2500米之间。该物种曾一度被认为已经灭绝,但在2023年,由Michael Harvey领导的研究团队在Itombwe山脉进行了六周的探险后,重新发现了黄冠盔鵙的踪迹,提供了进一步的证据表明该物种具有持续的存在和较为健康的种群数量。
【外形特征】
黄冠盔鵙体长约为22至24厘米,体重约61至62克。这一物种的头顶特征性地拥有一圈圆形的黄色冠羽,可从眉区延伸至后冠部。尽管有时这些黄色冠羽可能带有棕色或灰色的边缘,在野外可能不显眼,但其黑色的羽毛通常带有绿色光泽。另外,有报告提及部分个体可能在初级飞羽区域存在白色或灰色的条纹。虹膜呈现绿黄色,眼周有明显的橙色环;喙黑,腿脚颜色从暗粉色至红色。雌雄鸟在外形上极为相似,而幼鸟的黄色冠羽表现则为白色、棕色或者淡黄色,羽毛整体较为暗淡,此外还有围绕眼周的棕色环和喙部的棕色色调,缺少成鸟体表所显现的光泽。
【外型辨识】
黄冠盔鵙由于其特有的黄色冠羽与黑色羽毛的显著对比,在野外容易识别。这一物种的头顶特征性地拥有一圈圆形的黄色冠羽,可从眉区延伸至后冠部。尽管有时这些黄色冠羽可能带有棕色或灰色的边缘,在野外可能不显眼,但其黑色的羽毛通常带有绿色光泽。
【生活习性】
黄冠盔鵙栖息于刚果东侧的亚热带与热带山地森林中,常常以昆虫为主要食物来源。它们通常组成14至20个个体的群体,敏捷地穿梭于森林树冠层中搜索并捕猎昆虫。黄冠盔鵙的鸣叫因呈两音节的“tlu-uk”或“clu-uk”而富有标志性的特征,有时可以重复六次。同时,它们对其他个体的鸣叫有着敏感的响应。
【鸣叫特征】
黄冠盔鵲的鸣叫因呈两音节的“tlu-uk”或“clu-uk”而富有标志性的特征,有时可以重复六次。同时,它们对其他个体的鸣叫有着敏感的响应。
【繁殖习性】
黄冠盔鵙的繁殖季节尚未被精确描述,但据推测可能在夏季发生。在北基伍省Lutunguru,黄冠盔鵲的幼鸟记录被捕捉到是在8月中旬至10月,表明繁殖期可能在6月至7月之间。尽管如此,巢的特征与具体繁殖习性至今仍不明确。
【保护状况】
黄冠盔鵙目前被国际自然保护联盟(IUCN)列为易危物种(VU)。其面临的主要威胁是栖息地的丧失。据存在记录的变化显示,这种鸟类在特定季节被发现并记录的情况,进一步反映出物种的生存状况是不稳定的,对保护工作提出了紧迫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