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拉望啄花鸟
英文名:Palawan Flowerpecker
学名:Prionochilus plateni
【简介】
巴拉望啄花鸟(学名:Prionochilus plateni)属于雀形目啄花鸟科,是锯齿啄花鸟属的一种。该物种目前被国际自然保护联盟(IUCN)列为无危(LC)级别。
【外形特征】
巴拉望啄花鸟体型极小,成年雄鸟平均体重为8.5克,全长约9厘米。其体表特征显著:雄鸟具有灰色上体、橙红色冠顶、黄色臀部、白色脸颊斑纹及略带红色斑点的黄色喉部与胸部,腹部白色;雌鸟颜色较为暗淡,头部呈灰色,上体为橄榄绿至橄榄灰,冠顶与臀部有黄绿色,脸颊下颌及羽片边缘为黄绿色,侧颈部则为灰色。
【生活习性】
巴拉望啄花鸟栖息于森林、次生林、灌木丛和花园,尤其倾向于围绕开花和结果实的树木活动。在觅食方面,通常单独行动,偶尔也会加入混群。其主要食物包括果实、花蜜以及寄生植物的花粉。
【鸣叫特征】
该物种发出的是连续高音且带有金属质感的声音“seep-seep”。
【繁殖习性】
幼鸟于3月份便已被观察发现,而成鸟的生殖腺活动则持续至4、5月份及8月份。然而,具体的繁殖习性尚不明确。
【外型辨识】
巴拉望啄花鸟的性别差异明显。雌鸟的外观与厚嘴啄花鸟相似,但后者胸部和臀部呈现黄色。而雄鸟色彩对比更加鲜明,尤其与雌鸟相比更加亮眼。
【保护状况】
目前被国际自然保护联盟(IUCN)列为无危(LC)级别。
【地理分布】
巴拉望啄花鸟的分布范围非常有限,仅限于菲律宾的巴拉望群岛,包括巴拉望岛及其邻近岛屿。经记录,在圣保罗地下河国家公园内亦可发现其踪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