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脸娇莺
英文名:Red-fronted Prinia
学名:Prinia rufifrons
【简介】
红脸娇莺(英文名:Red-fronted Prinia,学名:Prinia rufifrons)是雀形目扇尾莺科山鹪莺属的鸟类。该物种在非洲东北部广泛分布,主要栖息于干旱和半干旱的灌木丛和草原地带。
【外形特征】
红脸娇莺体长约11厘米,体重5至8克。其最显著的特征是前额上的红褐色斑块。雄鸟的额至前额呈红褐色,脸颊有细微的黑斑点,头部其余部分、耳朵和上身呈灰褐色。翅膀为棕色,边缘较浅,形成淡色翼纹。尾部深棕色,除了中央羽毛外,其他尾羽有白色尖端。腹部白色略带黄色。幼鸟的颜色比成鸟暗淡,尾部白色部分较少。Smithi亚种的上部更深,红褐色从前额延伸至整个冠部,次级飞羽和大覆羽边缘更宽;Rufidorsalis亚种上体更灰暗,冠部的红褐色延伸到背部,胸部有深色斑点。
【鸣叫特征】
红脸娇莺的鸣叫声是连续重复的“stiuck stiuck stiuck”音符之间穿插有的“cheep”和“chik-ik-ik”音符以及拍翅声。联络叫声为短暂干燥的“tseep”声,间隔约1秒。警戒叫声则表现为响亮的“seep-seep”,“sippe-sippe”,或颤音“spi-spi-hee-hee-hee”。
【生活习性】
红脸娇莺栖息于年降水量低于500毫米的干旱和半干旱地区的灌木丛和草原内,海拔高度可达1800米。这些鸟儿大多以小型昆虫为食,例如蚂蚁。它们通常单独活动或成对,非繁殖季节时,最多可形成多达15只个体的群体。觅食时,它们频繁移动,常常从一丛草或灌木跳到另一丛,仔细从叶子和枝条上捕获猎物。同时,有时也会在地面觅食。
【繁殖习性】
主要繁殖期从2月到6月,偶尔也会在12月至8月之间进行。红脸娇莺展示了一种一夫一妻制的生活方式,并表现出明显的领地性。雌雄鸟共同筑巢,巢为椭圆形,侧面有入口,由草和植物纤维编织而成,内部填有绒毛和茧壳。巢建在灌木或灌木丛的离地面0.1到0.6米高的小树枝上。每个巢产3至4枚卵。
【外型辨识】
红脸娇莺广泛分布于非洲东北部的干旱及半干旱的灌木丛和草原地带,个别分类资料指出分布于非洲中南部地区中的相关地域。
【物种区别】
红脸娇莺与其他扇尾莺科鸟类相似,但可以通过其独特的红脑袋轻易识别。相比之下,Cisticolas(斑攻略鸟)虽然外形相近但没有红脸娇莺特有的翅膀白色标记及频繁的尾部摇摆行为,可用来区别识别。
【保护状况】
该物种在IUCN的保护表中被评为低危(LC)物种,在非洲大部分地区较为常见,只有在西部地区较为少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