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斑尾雀
英文名:Spotted Barbtail
学名:Premnoplex brunnescens
【简介】
点斑尾雀(英文名:Spotted Barbtail,学名:Premnoplex brunnescens),属于雀形目灶鸟科的斑尾雀属的一种小型鸟类。主要分布于中美洲和南美洲的热带山地森林,从哥斯达黎加到委内瑞拉西北部和玻利维亚中部海拔650至3000米之间。
【外形特征】
点斑尾雀体型较小,全身羽毛呈深棕色,喉部为淡淡的浅褐色,胸部和腹部有椭圆形的浅褐色斑点,这些斑点向下逐渐变窄。尾巴呈深棕色至赤褐色,中部尾羽硬而挺直,所有尾羽的末端几毫米处缺乏羽枝分散,留下了突出的刺状外观。对于成鸟来说,雌雄基本无差异;而幼鸟的腹部羽毛边缘较为宽大,中心的斑点和颜色也更为深沉。
【鸣叫特征】
点斑尾雀发出快速下降的清脆颤音鸣叫声。
【生活习性】
点斑尾雀偏好栖息在湿润的山地森林下层区域,多以单独或成对的方式活动,且有时会融入混群。它们会沿着水平粗壮树枝及垂直细小枝干攀爬行进,偶尔用其叉状尾部支撑自身于树干或树枝间。它们的食物来源主要为各种节肢动物,诸如甲虫、膜翅目昆虫、蟑螂卵及蜘蛛等。
【繁殖习性】
该物种的繁殖季节通常在每年的3至6月之间,巢建于树皮裂纹、石缝或悬于树枝下的隐蔽处。巢的构成材料包括苔藓、地衣和细根,巢径约为30厘米,内铺细碎纤维和苔藓。每个巢穴产出2枚蛋,孵化期需要27天,由双亲共同承担孵化及育雏的过程。
【外型辨识】
点斑尾雀雌雄难以直接通过外态区分,因其体色、斑纹与行为特征较为突出,易于识别。
【保护状况】
根据IUCN红色名录,其保护级别标注为“无危(LC)”。
【地理分布】
点斑尾雀分布范围广泛,涵盖中美洲与南美洲的多个区域,尤其是哥斯达黎加至委内瑞拉的西部和玻利维亚中部地区;栖息在海拔650至3000米的山地森林生态系统中。重要栖息地包括了Talamancan山地森林和北安第斯山脉的整个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