斑田鸡
英文名:Australian Crake
学名:Porzana fluminea
【简介】
斑田鸡(Porzana fluminea),学名为Porzana fluminea,属于鹤形目秧鸡科田鸡属的鸟类。它是澳大利亚唯一的田鸡属成员。
【外形特征】
斑田鸡具有独特的外观特征:具有黄色的腿和喙,上体为深褐色并带有黑白斑纹,下体为青灰色,覆羽下可见白色羽毛。体长约19至23厘米,重量在55至70克之间,翼展为27至33厘米。雄性比雌性稍大,雌性上体颜色较为暗淡,面部至胸部灰色更均匀,胸喉部白色斑点更为显著,喙基部红色斑点较淡。幼鸟外观与成鸟相似,胸部和腹部的灰羽边缘有细白边。雏鸟被覆黑色绒毛,适合其在地面上的生活,毛色随成长会逐渐变为深棕色。
【鸣叫特征】
斑田鸡的叫声包括尖锐的双音节、类似于小田鸡的唧唧声、延长的呼噜声及尖锐或哀怨的单音节叫声。
【生活习性】
斑田鸡通常在永久性或暂时性的淡水或咸水湿地边缘栖息,偏好植被丰富的区域,如河口、潮汐溪流、红树林、盐沼、湖泊、池塘等。它们主要在泥泞的湿地边缘觅食,偶尔也活动于人为制造的湿地,如盐场或污水处理池等。斑田鸡的食物包括软体动物、甲壳类、昆虫、蜘蛛、蛙类蝌蚪,也吃草叶、植物种子。它们白天活动,而早上和傍晚尤为积极。
【繁殖习性】
繁殖季节从8月持续至次年的4月,多在8月至次年1月。斑田鸡为一夫一妻制,有终身伴侣的倾向,繁殖期间展示出领域性。它们的巢通常建在水面2至50厘米高的芦苇、草丛或低矮灌木中,巢由芦苇或干草编织而成,直径约7至9厘米,深约5厘米。每次产卵3至7枚,两性会共同孵化,而孵化时间未知。雏鸟为早熟型。
【外型辨识】
斑田鸡体型较健壮,颜色更深,与小田鸡相比没有尾巴条纹。雌性比雄性更小,颜色更暗。幼鸟羽毛边缘有细白边,与成鸟的区别在于羽毛边缘是否较粗或者有明显的白色边。
【物种区别】
斑田鸡和小田鸡的主要区别是体型、颜色以及是否有尾巴条纹。
【保护状况】
根据IUCN评估,斑田鸡的保护级别为无危(LC)。
【地理分布】
斑田鸡在澳大利亚东南部和西南部较为常见,但在其他地区分布较稀疏。其主要分布范围为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包括澳大利亚、新西兰、塔斯马尼亚及其附近的岛屿)的东南部和西南部区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