栗肩雀鹀
英文名:Vesper Sparrow
学名:Pooecetes gramineus
【概述】
栗肩雀鹀(学名:Pooecetes gramineus),又称韦斯珀雀鹀,是雀形目、雀鹀科下的一个物种。此物种广泛分布于北美的草原地带,包括加拿大南部至美国北部,但冬季会大规模迁徙至美国南部及墨西哥过冬。其主要栖息于开敞的杂草草原、农田和灌木草原地带。IUCN将其分类为无危物种。
【外形特征】
栗肩雀鹀的体长约为13-16厘米,翼展24厘米,体重约20-28克。成鸟的上体颜色为淡棕色,并伴有深色条纹;下体偏灰,尾羽外侧显眼的白色突出。头部特征包括浅灰色的耳羽和围绕眼睛的醒目白色环。腿爪粉红色,虹膜黑色。雌雄外观相似,雏鸟则翅膀上的红褐色更为淡雅。
【生活习性】
栗肩雀鹀偏好食用地面求觅的种子和昆虫。繁殖季节在领地边缘的灌木或围栏处高鸣示威。它们的歌声独特,包括两个重复的哨音组和随之而来的颤音。非繁殖期则多呈较小型群活动。
【鸣叫特征】
栗肩雀鹀的叫声独特,包括两个重复的哨音组和随之而来的颤音。
【繁殖习性】
每年繁殖期,通常会在端点位置如灌木丛或围栏上鸣唱宣示领地。其巢呈巨杯形,建于地面,由雌性孵化约3-5枚卵,孵化期为12-13天。幼鸟由双亲共同喂养,一般9天后离巢。每年可育成两窝。
【外型辨识】
栗肩雀鹀的上体颜色为淡棕色,并伴有深色条纹;下体偏灰,尾羽外侧显眼的白色突出。头部特征包括浅灰色的耳羽和围绕眼睛的醒目白色环。腿爪粉红色,虹膜黑色。
【保护状况】
IUCN将其分类为无危种,但因非适宜耕作导致巢穴损失,需注重保护。
【地理分布】
栖息于北美西部及北部的草原地带、草地和灌丛地带。迁徙至低山和平原地带时,常于高草、农田中的灌丛和树木低枝活动,栖息地广泛覆盖巴哈马、加拿大、危地马拉、墨西哥及美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