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眉弯嘴鹛
英文名:White-browed Babbler
学名:Pomatostomus superciliosus
【简介】
白眉弯嘴鹛,学名Pomatostomus superciliosus,英文名White-browed Babbler。属于脊索动物门脊椎动物亚门鸟纲今颚总目雀形目弯嘴鹛科伪弯嘴鹛属。
【外形特征】
白眉弯嘴鹛体长17至22厘米,体重30至50克。该物种是最小的澳洲鵙之一。显著特征是长且弯曲的喙、深棕色的头部、明显的白色眉毛以及黑色眼纹。上体多为棕色或灰棕色,而下体则为白色,侧腹和腹部下方为暗色。幼鸟体态类似成鸟,但喙相对较短,弯曲度较小,且没有淡白线,其口裂为黄色。
【鸣叫特征】
白眉弯嘴鹛会发出低沉而重复的“chuck”声,这可能用作觅食时的联系信号。它们的长距离呼叫包括多次“mee”声和上升音调的“wee-aw”哨声,用于远距离通讯。
【生活习性】
白眉弯嘴鹛主要分布在干燥且有密集灌木层的开阔林地区。它们通常在地面觅食,也偶尔出现在低矮的灌木或树木中。白眉弯嘴鹛食性以昆虫、蜘蛛、果实和种子为主,并且需要饮水。它们的群体通常由15个个体组成。
【繁殖习性】
白眉弯嘴鹛的繁殖期主要集中在7月至11月,但全年均有记录。它们采用合作繁殖模式,每群可以有至多六名帮手参与。巢穴建在地面以上0.5至6米处,由繁殖雌鸟筑巢,其余成员则提供协助。每窝产卵1至6枚,孵化期19至20天,幼鸟离巢期为16至17天。
【外型辨识】
白眉弯嘴鹛主要栖息在半开放的高大树木组成的森林中,食性以陆生无脊椎动物为主。根据分布区域内的观察,它们是留鸟,全年均在该地区活动。
【物种区别】
与哈氏弯嘴鹛相比,白眉弯嘴鹛的白眉较窄,冠纹较暗,而且其眼纹在头后部逐渐淡化。相反,哈氏弯嘴鹛的白眉较宽且明亮,眼纹没有淡化的特征。
【保护状况】
根据IUCN标准,白眉弯嘴鹛被列为无危物种(Least Concern, LC)。它们已知的寄生者包括淡色杜鹃和黑耳金鹃,巢穴寄生现象在分布区内被记录在案。
【地理分布】
白眉弯嘴鹛广泛分布在澳大利亚南部和中部,从东到西的南澳海岸线向内陆延伸至半干旱及干旱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