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鸟类分类索引 - IOC15.1
鸟类科普 > 雀形目 > 鹛科 > 钩嘴鹛属 > 红嘴钩嘴鹛
红嘴钩嘴鹛

红嘴钩嘴鹛

英文名:Brown-crowned Scimitar Babbler

学名:Pomatorhinus phayrei

【简介】
红嘴钩嘴鹛(Pomatorhinus ferruginosus),学名为Brown-crowned Scimitar Babbler,属于雀形目鹛科钩嘴鹛属的中型鸟类。广泛分布在印度东北部、东南亚至我国南部(云南)的山区雨林中。

【外形特征】
红嘴钩嘴鹛体长21-23厘米,体重40-48克。成鸟上体呈温暖的赤褐色,面部有黑色面罩和白色轮廓,头顶为棕色或棕褐色并且有白色的眉纹。喉部白四方的脸缘逐渐过渡为淡黄色腹部,颜色比成鸟更为赤褐色。喙部为红色,虹膜呈黄色,趾部呈黄褐色。幼鸟较为赤褐色。

【鸣叫特征】
红嘴钩嘴鹛会发出尖锐摩擦声、兴奋叽叽叫以及柔和的类似莺鸣声。多只鸟组成的群体可以在共同生产各种声音中表现出强烈的社会互动性。

【生活习性】
红嘴钩嘴鹛栖息于海拔2000米以下的常绿阔叶林、竹林和灌木丛中,尤其偏好林下植被茂密的湿润环境。平日里单独或结对活动,偶尔以群体形式出现。主要以昆虫、幼虫及部分植物材料(如竹子)为食。

【繁殖习性】
红嘴钩嘴鹛在4月至8月为繁殖季节。筑巢于地面或低矮的植被中,巢构造粗犷实用,主要是由干竹、藤本植物、草、植物纤维和茎、藤蔓、树枝、蕨类叶片和卷须构成,内部触及细节如竹纤维、细根和细草等作为垫层。

【外型辨识】
鉴别时,红嘴钩嘴鹛与棕头钩嘴鹛类似但喙更为厚实,胸部颜色黄白相间,而非纯白或棕白。叫声亦不同,刺耳特征通常在棕头种更为明显。

【保护状况】
据IUCN(2016年 version 3.1)评估红嘴钩嘴鹛为无危(LC)。该物种分布在阿萨姆邦南部和曼尼普尔邦的东北印度地区,以及缅甸、泰国、越南、我国南部(云南)、老挝和尼泊尔等地。其分布焦点在老挝和越南的特定自然保护区。

【地理分布】
红嘴钩嘴鹛广泛分布在印度东北部、东南亚至我国南部(云南)的山区雨林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