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鸟类分类索引 - IOC15.1
鸟类科普 > 雀形目 > 王鹟科 > 果鹟属 > 黑腹果鹟
黑腹果鹟

黑腹果鹟

英文名:Tahiti Monarch

学名:Pomarea nigra

【简介】
黑腹果鹟,学名为Pomarea nigra,隶属于雀形目王鹟科果鹟属。仅分布于太平洋社会群岛东南部法属波利尼西亚的大溪地地区。全球现存数量估计在25至100只之间,但由于近年来的积极保护措施,数量已经有所增加。

【外形特征】
黑腹果鹟成年个体全身呈闪亮的全黑色,眼睛深色,喙和脚分别为淡蓝色。幼鸟体色为红褐色,腹部稍浅,上翼棕色,喙和脚呈灰色。成鸟与幼鸟的体色对比明显,雌雄外观相似。

【鸣叫特征】
黑腹果鹟的鸣声强烈而复杂,具有悦耳的特性,常被描述为类似笛声,并带有重复的"wip-woorly"短语。报警声则为尖锐的"tick-tick-tick"。

【生活习性】
黑腹果鹟栖息于海拔80至400米的湿润原生森林中,多活动于树冠层和林下的植被环境中。它们主要以昆虫为食,特别是毛虫,通过在树叶和树枝间觅食。这些鸟类会积极捍卫属于它们的大片领地。

【繁殖习性】
黑腹果鹟的繁殖季节从10月开始至次年2月结束,巢穴一般由高品质苔藓制成并用蜘蛛网络装饰,多位于mara树上。每次繁殖从产下一枚卵开始,卵孵化期持续大约15至17天,雏鸟则需要约3周的喂养后离开巢穴。

【外型辨识】
黑腹果鹟作为一种珍稀的鸟类,其独特的全身黑色与蓝灰色的喙部特征使其易于与其他种类的王鹟科鸟类区分开来。

【保护状况】
黑腹果鹟目前的保护状况被国际自然保护联盟(IUCN)评定为极危级别(CR)。该评估反映了其极其脆弱的生存状态及迫切的保护需求。

【地理分布】
黑腹果鹟仅分布于法属波利尼西亚社会群岛中的大溪地四个山谷内,显示其具有非常狭隘的地理分布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