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鸟类分类索引 - IOC15.1
鸟类科普 > 雀形目 > 蚋莺科 > 蚋莺属 > 黑尾蚋莺
黑尾蚋莺

黑尾蚋莺

英文名:Black-tailed Gnatcatcher

学名:Polioptila melanura

【简介】
黑尾蚋莺,学名Polioptila melanura,英文名为Black-tailed Gnatcatcher。雀形目蚋莺科蚋莺属的一种体型纤小的昆虫食性鸟类,广泛分布于北美西南部和墨西哥北部的索诺兰和奇瓦瓦沙漠。

【外形特征】
黑尾蚋莺体长约为4.5至5英寸,尾羽占大部分长度且呈黑色,外缘白色。体羽呈蓝灰色,腹部为白色。夏季雄鸟头戴黑色帽状羽毛,尾羽长而黑,边缘白色;而雌鸟及冬季雄鸟则没有这种黑色帽状羽毛,雌鸟和冬季雄鸟与蓝灰蚋莺的区分较为困难,主要通过尾羽特征识别。

【生活习性】
这种鸟在干旱沙漠地区活动,如仙人掌、灌木、盐生植物茂密的溪流和沙漠区域,以昆虫等为食。黑尾蚋莺倾向成对生活,并在树上、灌木中以及领地全年进行觅食。尽管飞行能力不及蓝灰蚋莺,黑尾蚋莺更喜欢栖息于树上和低矮灌木中。

【鸣叫特征】
黑尾蚋莺发出特有尖锐的鸣叫声,通常在其猎食小型昆虫和蜘蛛时鸣叫。

【繁殖习性】
繁殖期间,黑尾蚋莺由雌雄双方共同构建杯状巢。通常巢建于灌木丛中,位于地面约五英尺以下。巢主要由草、树皮条、蜘蛛网和植物纤维等构成,内部则填充柔软物质。每窝可产3至5枚淡蓝色而带有红褐色斑点的蛋,繁殖期雌雄共同孵化,孵化期约为14天。幼鸟由父母喂养,并在10至15天后离巢。

【外型辨识】
黑尾蚋莺与蓝灰蚋莺的主要区别在于尾羽特征。蓝灰蚋莺的尾羽下方主要呈现白色,而黑尾蚋莺的下方尾羽主要呈现黑色。

【物种区别】

【保护状况】
黑尾蚋莺目前被IUCN列为无危物种(Category:LC)。

【地理分布】
黑尾蚋莺繁殖区域包括美国西南部及墨西哥北部的低海拔干燥沙漠区域,如索诺兰和奇瓦瓦沙漠。与繁殖季节相比,非繁殖季节的分布区域大致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