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鸟类分类索引 - IOC15.1
鸟类科普 > 雀形目 > 蚋莺科 > 蚋莺属 > 花脸蚋莺
花脸蚋莺

花脸蚋莺

英文名:Masked Gnatcatcher

学名:Polioptila dumicola

【简介】
花脸蚋莺学名为Polioptila dumicola,属于动物界、脊索动物门、鸟纲、今鸟亚纲、今颚总目、雀形目、蚋莺科、蚋莺属。广泛分布在南美洲中部和东南部,包括阿根廷、玻利维亚、巴西、巴拉圭和乌拉圭等地。

【外形特征】
花脸蚋莺体长约12至13厘米,体重约5至7克。雄鸟具有显著的黑色面罩,其边缘由白色的线条勾勒,头部和背部为蓝灰色,尾部呈黑色,末端为白色。雌鸟则没有黑色面罩,但其眼睛周围有一显著的黑耳斑,并且整体羽色较暗。P.d.saturata亚种外观为深灰色,腹部略微变淡。P.d.berlepschi亚种的雄鸟比指名亚种更淡,上体接近灰色并无蓝色光泽,腹部为白色且面罩较窄。雌鸟比指名亚种更淡。

【生活习性】
花脸蚋莺主要生活于热带草原、开阔林地和森林边缘。在树冠层十分活跃,常与不同种类的混合鸟群共同觅食。主要以小的节肢动物为食,通过跳跃在树枝间活动,偶尔会悬停捕食空中猎物。通常单独或成对活动。

【鸣叫特征】
花脸蚋莺具有多样的鸣叫声,其中雄鸟的鸣叫声尤为醒目。其鸣叫包括"grehh"和"tserét-greh"两种接触和警告叫声。指名亚种的鸣叫声甜美且富有音乐感,常常在觅食时反复吟唱,而P.d.berlepschi亚种则发出一系列强烈下降的"dlééew"音符。

【繁殖习性】
花脸蚋莺的繁殖期从每年的9月中旬到次年1月。通常会建造一小而深的杯状巢穴。巢穴由树木纤维和蜘蛛丝加固并以苔藓遮盖。每窝通常有3至5颗蛋,大部分为3颗。指名亚种的幼鸟孵化需要14至15天,双亲共同孵化与照顾幼鸟,直到它们在14至15天后从巢中离巢。幼鸟可能会与父母共同生活长达6至7个月。

【外型辨识】
花脸蚋莺独特的地方在于它脸上的标记和羽色上的差异,这些特征有助于识别不同的亚种,使其在同类物种中显得特别。特别是差异较大的P.d.berlepschi亚种,其羽毛颜色和声音特色与指名亚种显著不同。

【保护状况】
根据IUCN的评估,花脸蚋莺目前的保护状况为无危(LC)。

【地理分布】
花脸蚋莺广泛分布在南美洲中部和东南部,包括阿根廷、玻利维亚、巴西、巴拉圭和乌拉圭等地。P.d.saturata亚种的分布则限于玻利维亚高原南部的Cochabamba省以南的干旱山地森林,是所有蚋莺中海拔最高的种群,海拔高度为1500至2000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