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鸟类分类索引 - IOC15.1
鸟类科普 > 雀形目 > 蚋莺科 > 蚋莺属 > 白眉蚋莺
白眉蚋莺

白眉蚋莺

英文名:White-browed Gnatcatcher

学名:Polioptila bilineata

【简介】
白眉蚋莺,学名Polioptila bilineata,是雀形目蚋莺科的一类鸟类。主要分布于中美洲至南美洲,从墨西哥南部延伸至秘鲁西北部,包括巴拿马、委内瑞拉、哥伦比亚、苏里南等地。

【外形特征】
白眉蚋莺体型小巧,体长约10-12厘米,体重在4.8-8克之间。其喙细长而尖锐,雄鸟头部有明显的黑色冠羽,延伸至眼、颈侧和颈部两侧,与蓝灰色背部形成对比。翅膀黑色,边缘呈灰色,三级飞羽尖端白色,尾羽黑色,最外侧的尾羽大部分呈白色,内侧依次减少白色区域。雌鸟和雄鸟的下体均呈灰白色,雌鸟的头部、侧面和颈背颜色为灰色,幼鸟外观类似雌鸟,但不同亚种间存在细微区别,如面部标记的宽度和颜色等。

【鸣叫特征】
白眉蚋莺的鸣叫声在不同地理区域有所差异。brodkorbi亚种表现出高亢的银色颤音,有的会逐渐下降,持续2-3秒;bilineata亚种叫声清晰且高亢,表现为'peet, peet, peet peeti peetí, ti’ti’pee, pee pee',有时会有降调的变化;而东部亚种的叫声更均匀、快速且有力。此外,还包括'zweezy'、'psééeh'、'tsewk'、'eet, eet, eet, eet'等多样化的叫声,不同亚种间的鸣声特征略有不同。

【生活习性】
该物种栖息于广泛的生境,如森林边缘、茂密的牧场、咖啡种植园、成熟雨林、洪水泛滥的森林、次生林、干旱灌木丛、草原及红树林。白眉蚋莺常聚集在亚马逊巴西的季节性洪水森林中。它们通常活动于1000米以下的海拔,但在秘鲁的一些地区,可在200-2700米的高度上发现它们的身影。该物种以小昆虫和蜘蛛为食,觅食时偏好从树梢和叶片上积极地寻找食物,有时会与其他种类的觅食鸟类混群。

【繁殖习性】
白眉蚋莺的繁殖期在墨西哥中部从三月开始,南美洲各地则从二月至十月不等。筑巢时由雌雄共同完成,巢采用深杯状结构,由苔藓、种子绒毛、树皮和植被纤维搭成,外部覆盖地衣。巢建在距地面0.6米至38米的高度之间,每窝产卵2至4枚。孵化期大约为13-14天,幼鸟在12-14天后即可离巢。

【外型辨识】
与白眉蚋莺最相近的是其近亲热带蚋莺(Polioptila plumbea),因为分布在某些地区的重合,容易造成混淆。白眉蚋莺的白色眉毛更宽且面部开阔,雄鸟有明显的黑色冠羽,而热带蚋莺的白色眉毛较窄,前额呈深色。

【保护状况】
根据IUCN的分类标准,白眉蚋莺的保护状态列为"未予评估(NE)"。该物种分布广泛,显示出良好的生存状况。

【地理分布】
白眉蚋莺广泛分布于中美洲及南美洲地区,包括墨西哥南部、秘鲁西北部及周边国家或地区。例如,该物种在厄瓜多尔西部较为常见,但在最东安第斯山区分布较为有限。在危地马拉和伯利兹,白眉蚋莺分布相对广泛,而哥斯达黎加的太平洋和大西洋低地也是其主要栖息地,尽管在尼科亚半岛的一些地区较为稀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