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鸟类分类索引 - IOC15.1
鸟类科普 > 鹦形目 > 鹦鹉科 > 大头鹦鹉属 > 非洲红额鹦鹉
非洲红额鹦鹉

非洲红额鹦鹉

英文名:Red-fronted Parrot

学名:Poicephalus gulielmi

【简介】
非洲红额鹦鹉(学名:*Poicephalus gulielmi*,英文名:Red-fronted Parrot)是鹦形目鹦鹉科大头鹦鹉属的一种中等体型的绿色鸟类。其主要特征包括绿色的头部、下体和臀部,前额和冠部带有橙红色斑点,背部呈深褐色且边缘黑边包裹,翅膀前缘也是橙红色;飞行羽和尾巴为褐色黑色。

【外形特征】
非洲红额鹦鹉的体型大小大约为26-30厘米,体重范围在255-300克之间。成年雄鸟的虹膜呈红橙色,雌鸟则为橙棕色,并且幼鸟虽然与成鸟相似,但色泽较暗淡,缺乏明显的红色。

【鸣叫特征】
非洲红额鹦鹉的鸣叫声中,最常见的是“kweet”声似尖锐的哨声,秋声还包括各种多变的叫声及嘎嘎声。

【生活习性】
非洲红额鹦鹉栖息于低地的原始雨林、次生林、咖啡种植园等环境。它们倾向于在高海拔地区占据Podocarpus和Juniperus等乔木形成的森林。其食物来源广泛,包括种子、果实、绿叶及昆虫等。

【繁殖习性】
非洲红额鹦鹉在西非地区繁殖活跃程度较低,但是有详细记录,从7月至次年5月的各个时期均发现其繁殖踪迹,不同地区每年的具体繁殖时间有所不同。它们通常将巢筑建于活树的自然洞穴中,在6-11月间大多为繁殖季节,但具体日期有地域性差异。每次产卵一般为2至4枚。

【外型辨识】
由于**贾丁氏鹦鹉**(*Poicephalus gulielmi*)是**非洲红额鹦鹉**的同义词,因此可以跟随其中的分类。它们分为三个亚种:*P.g. gulielmi* 对应指名亚种,冠部橙红色较为浓烈,*P.g. fantiensis* 为桔冠鹦鹉亚种,而*P.g. massaicus* 肩名为大贾丁氏鹦鹉亚种。该种的构造与褐颈鹦鹉(*Brown-necked Parrot, Poicephalus fuscicollis*)有相似之处,但非洲红额鹦鹉体积较小,并且头部是明显的绿色而非灰色。

【保护状况】
非洲红额鹦鹉广泛分布于非洲的中部和西部地区,例如喀麦隆、加蓬、安哥拉、扎伊尔等国家。当前这种鹦鹉的种群未见严重威胁(依据IUCN红名单为无危,等级LC),受国际濒危物种贸易公约(CITES II)保护。尽管如此,一些地方因森林砍伐的影响,种群数量有显著下降的迹象。

【地理分布】
非洲红额鹦鹉可以被发现在西非东部至加纳南部,以及面向非洲中部和西部的范围内,其中包括从喀麦隆南部到萨伊北部或乌干达南部。肯尼亚以及坦加地区也有它们的生活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