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鸟类分类索引 - IOC15.1
鸟类科普 > 雀形目 > 山雀科 > 高山山雀属 > 白眉山雀
白眉山雀

白眉山雀

英文名:White-browed Tit

学名:Poecile superciliosus

【简介】
白眉山雀(Poecile superciliosus),属于雀形目山雀科高山山雀属,主要分布于中国中部和东南部的高山森林,如青海、甘肃、四川、西藏等地。

【外形特征】
白眉山雀体型较大,尾巴较长,体型普遍为13.5至14厘米,体重介于10.1至12.4克之间。其最显著的特征是细长的白色眉纹、黑色的冠顶和喉部,以及带有锈色的脸颊。雄鸟的冠顶呈暗黑色,自额部延伸的白色眉纹向后渐细于颈侧;面颊至颈侧呈淡灰肉桂色,下巴和喉部为烟黑色,形成大块的黑色领圈;下体颜色从淡粉红色至粉肉桂色。雌鸟与雄鸟相似,但冠顶和领圈较淡,眉纹更窄,上体颜色略带淡黄褐色。幼鸟与成鸟类似,但尾羽边缘和尖端常偏白。

【鸣叫特征】
白眉山雀频繁发出细薄的‘si-si’声或更高音的‘see-see’声,通常为连绵不断的系列,也有‘stip’或‘tip’声,以及虫鸣般的‘trrrrrrr’或‘tsirrrr’声。遇警报时发出一系列的‘si’、‘sip’或‘tchip’音,通常更具节奏感。

【生活习性】
白眉山雀通常在高山矮树丛中活动,以小昆虫、幼虫和部分种子为食。繁殖季节成对活动,非繁殖季节则可能结成多达12只的小群,有时会与花彩雀莺结伴。它们与其他鸟类群居习性类似,但偏好于稀疏林木的生态环境。

【繁殖习性】
白眉山雀的繁殖信息尚不完全清楚,但在5月至6月之间繁殖活跃。它们通常将巢建在植物根部的洞穴或废弃的鼠洞中,以动物毛发、少量鸟羽和苔藓筑巢材料。雌鸟负责孵化,孵化期间,雄鸟在巢附近帮助喂食。

【外型辨识】
白眉山雀常与David's Tit(Poecile davidianus)混淆,但其白色眉纹较为宽广,脸颊颜色更深,同时,下体颜色相对更浅。

【保护状况】
白眉山雀被列为IUCN无危物种,被列为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

【地理分布】
白眉山雀分布于中国中部,包括青海东部至甘肃南部和四川北部以及西藏东北部和东南部(昌都地区、拉萨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