沼泽山雀
英文名:Marsh Tit
学名:Poecile palustris
【简介】
沼泽山雀(学名:Poecile palustris),是雀形目山雀科的一类鸟类。别名包括小仔伯、仔仔红、红子、小豆雀、唧唧鬼子等。
【外形特征】
其体长约11-13厘米,体重约10-14克。形态特征上,其头顶及后颈为带有金属光泽的黑色,头侧脸颊、耳羽、颈侧均呈灰白色,脸颊为带有灰调的白色,上体沙灰色,下体包括胸部以白色为主,带有轻微的黄色调。
【生活习性】
沼泽山雀广泛分布于欧亚大陆,并常见于针叶林转换区或针阔混杂林。它们主要以体型细小的昆虫以及植物的种子为食。全年活跃且常在晨间或黄昏时分觅食,偏好水源附近。
【鸣叫特征】
沼泽山雀的鸣叫声多样复杂。最典型的叫声为尖锐的“pitchuu”,它会在整个过程中不断重复这个音调,其中诸如 "schip-schip-schip-schip-ship","tu-tu-tu-tu-tu" 以及 "tyeu-tyeu-tyeu-tyeu-tyeu" 的声音均被描述出来。
【繁殖习性】
繁殖期大约在3月到6月。营巢地点往往选择在天然的树洞或啄木鸟废弃的巢孔,有时也会利用人工巢箱,海拔低的灌木中的树洞是它们的首选地点。巢一个圆形杯状,主要巢材是苔藓、地衣、细草以及树皮纤维等。巢内侧则用更为柔软材料装饰,如兽毛、羽毛、麻纤维等。每次4-10枚蛋,通常为6-10枚。孵化大约需要13至17日。
【外型辨识】
沼泽山雀与其它类似的褐头山雀有着独特的区别:具有更明显的黑色头顶以及颈部,以及更为尖锐的鸣叫声。
【保护状况】
在全球范围内,沼泽山雀分布广泛,从欧洲的西班牙北部延伸至东南部的苏格兰,向东方直至俄罗斯西部、阿尔泰山脉和日本北部,再到中国北部及西部地区。英国近50年来,沼泽山雀数量已锐减了约七十五个百分点;在中国,它被列入了《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归类于 "LC" 等级(无危)并受到保护。
【地理分布】
它们栖息在从平原到高海拔约4000米的高山森林地带各种林区。尤以冬季常在山脚林缘、果园、农田地边及庭院小院出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