褐头山雀
英文名:Willow Tit
学名:Poecile montanus
【简介】
褐头山雀(学名:Poecile montanus),又称为Willow Tit,是雀形目山雀科高山山雀属的鸟类。分布在欧亚大陆的温带地区,广泛出现在中国、日本和欧洲等地。这一物种在瑞士格劳宾登州的山地森林首次被发现并命名。
【外形特征】
体长约11.5厘米,翼展17-20.5厘米,体重约11克。拥有较大的头和细长的喙。冠部呈现暗黑色,颈背也是暗黑色,脸部白色区域明显,背部呈灰褐色,腹部淡黄色。尾羽灰褐色,带有黑褐色羽轴,次级飞羽外翈羽缘白色显而易见。雌雄形态相似,但不同地区的鸟类可能呈现出细微的色彩差异。幼鸟相比于成鸟,头部的颜色更为暗淡,上体颜色也趋近冷灰色。
【鸣叫特征】
该物种的鸣声具有明显特征,有时被描述为"zee-zee-zee"的尖锐音。它们也偶尔会发出重复几次的双音节"ipsee-ipsee"。
【生活习性】
栖息于各种类型的森林,喜爱湿润环境,如柳树丛和泥炭沼泽。在针叶林或针阔混交林中尤为常见,活动范围从低地到高山森林。食物包括昆虫、种子、浆果等。冬季,植物性食物在其饮食中占有更大比例。
【繁殖习性】
繁殖季节一般从四月持续到八月,雄鸟和雌鸟联手挖掘巢穴,通常位于腐朽的木头或原有洞口中。在巢内,通过苔藓、毛发和木屑构建巢室。每窝通常产卵6至9枚,卵色苍白,带有红色斑点。雌鸟独自孵化,孵化期约13至15天。双亲共同喂养幼鸟,幼鸟于17至20天内出巢。
【外型辨识】
尽管与沼泽山雀存在相似之处,但能够从色泽与腹部色调明显区分。这一差异突出在于冠羽呈现烟灰而非光泽蓝黑,且腹部颜色偏黄褐色,两胁颜色稍微偏红棕色。
【物种区别】
尽管与沼泽山雀存在相似之处,但能够从色泽与腹部色调明显区分。这一差异突出在于冠羽呈现烟灰而非光泽蓝黑,且腹部颜色偏黄褐色,两胁颜色稍微偏红棕色。
【保护状况】
在IUCN红色名录中,褐头山雀被列为无危(Least Concern, LC)级别。然而,2017年英国种群自1995年以来下降了83%,被认为是栖息地丧失、巢穴竞争和掠食导致的。
【地理分布】
该鸟类分布从英国延伸至亚洲,包括罗马尼亚、保加利亚、俄罗斯、蒙古、朝鲜、日本以及中国多个省市,例如河北、山西、内蒙古、黑龙江等地区。在欧洲,西伯利亚是这种鸟类的分布重地。
【亚种分化】
包括但不限于中国分布内的13个亚种,如Poecile montanus montanus、Poecile montanus baicalensis等。
【其他信息】
褐头山雀列入中国国家林业局2000年发布的重点保护陆生野生动物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