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鸟类分类索引 - IOC15.1
鸟类科普 > 雀形目 > 山雀科 > 高山山雀属 > 黑喉山雀
黑喉山雀

黑喉山雀

英文名:Black-bibbed Tit

学名:Poecile hypermelaenus

【简介】
黑喉山雀(学名:Poecile hypermelaenus),属于雀形目山雀科高山山雀属,主要在中国中部、西部、西南部以及缅甸西部的中高海拔地区有分布。这种鸟种在当地又称为黑领山雀。一些学者认为黑喉山雀是沼泽山雀的亚种,而另一些研究则支持其作为独立物种的地位。目前,分子证据表明黑喉山雀与褐头山雀的关系更为紧密。

【外形特征】
黑喉山雀是一种中等大小的鸟类,体长约为11至12厘米,体重在9至11.5克之间。在外观上,黑喉山雀头顶黑色,有黑色的喉咙斑块直达胸上部,前额、头顶至颈背也呈黑色,脸颊和耳羽为白色。橄榄灰棕色是其上体的主要颜色,飞羽为暗褐色,边缘呈现褐色橄榄色,尾羽则是灰棕色,边缘更显灰色。下体白色,除了下胸部和胁部有灰棕色,延伸到腹部。虹膜为深棕色或黑色,喙和腿分别为黑色和蓝至板岩灰色。幼鸟的羽毛与成鸟相似,但颜色更为淡雅且缺乏光泽,翅膀和尾羽的边缘更显棕色,脸颊上的斑块呈现白色尖端,下体更白且有轻微黄色调。

【生活习性】
这种物种偏爱生活于中高海拔的森林中,在中国分布的海拔范围从1525米到4270米。常见栖息在与松林及缅甸混合林伴生的环境里。繁殖期间为3月至6月,所建巢穴通常位于树洞或洞穴内。中国四川和贵州等地有记录发现其巢穴内部包括6枚白色的带有紫点的蛋,大小约为17.9 x 13.1毫米。黑喉山雀主要为杂食性,陆生无脊椎动物是其主要的食物来源。

【鸣叫特征】
黑喉山雀的鸣声由尖锐连续的 “schi-schi-schi” 或 “swi-sweetweetweet” 音符组成,有时会以“pitchuu-pitchuu” 和 “see” 的单音节声结束。报警时,其叫声包括“chay”或“char-tchar-tchar”的尖锐声。

【繁殖习性】
黑喉山雀的繁殖期间为3月至6月,所建巢穴通常位于树洞或洞穴内。中国四川和贵州等地有记录发现其巢穴内部包括6枚白色的带有紫点的蛋,大小约为17.9 x 13.1毫米。

【外型辨识】
黑喉山雀具备了独特的外形特征、鸣叫特点和生活习性使其在中国西南部和缅甸西部的森林生态系统中得以与其它种类兼备共生的特点。特别是与沼泽山雀相比,黑喉山雀不仅黑色喉斑更为显著,还呈现出更为统一的颜色,且这些黑色斑块能够到达胸上部。同时,相较于褐头沼泽山雀而言,黑喉山雀下体颜色更为暗淡。此类鸟的帽状羽毛也更大,颈后羽毛延伸更远。

【物种区别】
不同种类之间最明显的差异还体现于体型颜色和附属装置特征上:沼泽山雀成年体黑喉色延伸的更窄,而且在额头上粗短的毛发也比黑喉山雀更加显著。更重要的是,飞行与尾羽边缘亮白色的特点亦是它们的身份标识。

【保护状况】
目前,IUCN(国际自然保护联盟)将黑喉山雀列为无危(L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