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伯利亚山雀
英文名:Grey-headed Chickadee
学名:Poecile cinctus
【概述】
西伯利亚山雀(学名:Poecile cinctus),又称灰头山雀,是一种分布在欧亚大陆和北美大陆北部的雀形目鸟类,属于山雀科高山山雀属。本物种由荷兰博物学家彼得·博达尔特于1783年描述并发表。
【外形特征】
西伯利亚山雀体长约13.5至14厘米,体重通常在11至14.3克之间。其头部被黑色、白色与棕色的独特色块覆盖,而非灰色。头部呈饱满的绒毛状,冠部呈暗巧克力色,脸颊白色,带有黑色下巴斑块,两胁为锈红色。北美个体的背部呈灰棕色,胸部和腹部为白色,两胁淡黄色。幼鸟外观与成鸟相似,但冠部颜色更暗,背部更灰,脸颊和耳羽为淡奶油色或略带黄色,下巴斑块较大且颜色较浅,腹部更白,两胁和腹下部淡黄色。雄雌外表无明显差别。
【鸣叫特征】
西伯利亚山雀常发出多变的“chik-chik-chik”声音,其鸣叫如重复的“psiup”声,有时类似于昆虫的振翅声。
【生活习性】
夜间,西伯利亚山雀可能进入半冬眠状态,体羽长时间保持蓬松,以保暖。它们常见于保存良好、苔藓覆盖的松林和高海拔的白桦林中。主要以昆虫和种子为食,会访问喂食器。
【繁殖习性】
繁殖季节,西伯利亚山雀会展示复杂的繁殖行为,包括筑巢、交配、产卵和育雏等过程。具体细节需参考专业研究资料。
【外型辨识】
该种体型健壮,尾长且毛蓬松,与北美其他山雀相比更加独特。北山雀(Poecile montanus)的冠部更棕,脸颊较暗淡,两胁棕色,翅膀呈灰色,但与西伯利亚山雀相似的幼年北山雀可能被误认。
【保护状况】
根据IUCN标准,西伯利亚山雀目前被列为无危(Least Concern, LC)。
【地理分布】
西伯利亚山雀广泛分布于欧亚大陆北部及北美的阿拉斯加和加拿大极北地区。
在中国,西伯利亚山雀有记录见于内蒙古及河北,但具体状况仍不详。有人认为其可能是稀有冬候鸟,也有可能是以往对褐头山雀或桑加山雀的误认。自1940年代以来,人们对伐木等人类活动的敏感程度增加,导致种群数量有所下降。
【特殊之处】
西伯利亚山雀是体型纤细的食虫鸟类。雄雌外观相同,区别于其他物种主要在于色块组合的独特性和行为的保守性。其在山间林区的种群数量和丰富度通常高于平原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