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罗山雀
英文名:Carolina Chickadee
学名:Poecile carolinensis
【简介】
卡罗山雀(学名:Poecile carolinensis),是雀形目山雀科高山山雀属的一种鸟类,以其独特的灰色外表、鲜明的黑白头纹和活泼好动的性格而闻名。这种山雀体型圆胖,头部较大,黑色的顶冠和喉咙周围呈现出鲜明的对比,白色的面颊则更显突出。背部和翅膀呈灰绿色,下体白色。冬季时,它们常常与其他小型鸣禽共同组成混合种群,并能适应城市环境。
【外形特征】
成年的卡罗山雀体长一般为11.5至13厘米,体重在9至12克之间。其头部特征包括黑色的顶冠和围嘴,以及白色的脸颊。背部和翅膀的颜色为灰色或浅灰绿色,下体白色,两翼部分则略带棕色。雄性与雌性外观相似,只是雄性略微大一些。
【鸣叫特征】
卡罗山雀的叫声包括了快速且声量明显的"chick-a-dee"声,以及四音节的"fee-bee-fee-bay"歌声。这个四音节的叫声与黑顶山雀(Poecile atricapillus)的叫声听起来略有不同。
【生活习性】
卡罗山雀栖息在美国东南部的混合林或落叶林中,是永久居民,即使在冬季也不迁徙。它们主要以昆虫为食,在夏季进食昆虫更为频繁,冬季主要转向种子和浆果。这种鸟通常利用树洞筑巢,也喜欢使用巢箱,有时还会在树枝上啄开种子来获取食物。
【繁殖习性】
卡罗山雀的繁殖季节一般在春季,它们会在树洞中筑巢,有时也会使用自然形成的空洞或啄木鸟遗留下的巢穴。雌鸟负责用苔藓和树皮条建造巢穴,还会用毛发或植物纤维来做内衬。通常每窝产卵3至10枚,孵化期约为12至16天,雏鸟阶段大约在16至19天。
【外型辨识】
卡罗山雀的翼部有稍带棕色的色彩,大覆羽边缘为棕色而非白色,且尾羽较短,末端较平。然而,视觉区分时相对困难,叫声差别较为明显。
【物种区别】
与黑顶山雀相比,卡罗山雀的翼部有稍带棕色的色彩,大覆羽边缘为棕色而非白色,且尾羽较短,末端较平。然而,视觉区分时相对困难,叫声差别较为明显。
【保护状况】
卡罗山雀被国际自然保护联盟(IUCN)列为无危物种。
【地理分布】
卡罗山雀的繁殖区包括美国东南部,从新泽西和宾夕法尼亚一线向西至堪萨斯南部区域,南边则延伸至佛罗里达和得克萨斯。在阿巴拉契亚山脉的高海拔地区,其分布往往与黑顶山雀的地域发生重叠,通常被后者推挤占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