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鸟类分类索引 - IOC15.1
鸟类科普 > 䴙䴘目 > 䴙䴘科 > 䴙䴘属 > 赤颈䴙䴘
赤颈䴙䴘

赤颈䴙䴘

英文名:Red-necked Grebe

学名:Podiceps grisegena

【简介】
赤颈䴙䴘(Podiceps grisegena),又称为红颈鸭嘴鸟,是䴙䴘目䴙䴘科的成员。独特之处在于其季节变换中的色彩变化:繁殖季节,颈部呈现鲜艳的红色;非繁殖季节,颈部变为脏褐色,白色喉部和几乎全黄的喙显得格外醒目。这个物种分布广泛,繁殖于北美的部分区域、欧洲以及西伯利亚和中国东北的湿地,度过冬季时主要活动于沿海和海洋地区。

【外形特征】
赤颈䴙䴘的体形中等,身长40-56厘米,翼展77-88厘米,体重介于692-1600克。夏羽期间,其头顶为黑色,脸颊银灰色,前颈、上胸及后颈为红棕色,背为暗灰色,腹部白色。进入冬季,头脏褐色,脸颊白色,喉和前颈部位白色或淡灰色,后者可见到黄色的长喙基部。

【生活习性】
赤颈䴙䴘偏好栖息在含有丰富水草的淡水湖泊、湿地和沼泽中。在迁徙季节,它们会前往沿海地区和河口。该物种善于游泳和潜水,并在有必要时选择潜水逃避威胁,而非直接飞翔。觅食方面,它们擅长在潜水时捕捉鱼及其他水生生物。

【鸣叫特征】
在求偶和领地保护期间,赤颈䴙䴘会发出响亮而独特的鸣叫,这包括哀号般的长鸣声以及一系列的呱呱声、咕噜声、嘶嘶声和嗡嗡声。

【繁殖习性】
繁殖时期为每年的5-7月,此时赤颈䴙䴘会通过连贯而复杂的行为进行求偶,例如共同展示。它们筑造的巢位于漂浮在水上的植物堆中,通常孵化4-5枚卵,孵化期约20-23天。赤颈䴙䴘的雏鸟早熟,孵化后即可在亲鸟背上行动。

【外型辨识】
与其他䴙䴘亚种如黑颈䴙䴘相比,赤颈䴙䴘体形更大,且有别于其他䴙䴘科成员的递进式脸颊与更为明亮的喙色。它的地理分布跨越北美、欧洲中心及西部地区,越冬活动空间涉及北美、东亚沿海地带以及东印度海域。在中国,该物种可见于东北湿地,并经常会迁徙至沿海地区越冬。

【保护状况】
赤颈䴙䴘被列为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同时被IUCN评价为无危(LC)等级。全球种群数量状况虽显示下降趋势,但尚未达到濒危的标准。致危因素包括生态毒性、栖息地改变及人类活动干扰,并且保护措施中强调了对繁殖区域的监测和栖息地的保护。

【地理分布】
赤颈䴙䴘在繁殖季节主要分布在北美的部分区域、欧洲以及西伯利亚和中国东北;冬季则迁徙至沿海和海洋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