褐喉金织雀
英文名:Southern Brown-throated Weaver
学名:Ploceus xanthopterus
【简介】
褐喉金织雀(Ploceus xanthopterus),属于鸟类中的雀形目织雀科织雀属。该鸟类广泛分布在非洲南部的湿地环境中。
【外形特征】
在繁殖期内,雄性褐喉金织雀表现出鲜艳的黄色羽毛,搭配独特的棕色颈圈。非繁殖期间的雄鸟、雌鸟及幼鸟颜色较为暗淡,羽毛背部有明显的条纹,喙基部通常呈现浅色。雄性褐喉金织雀在繁殖期体重大约在22至31克之间,雌性则为16至24克。雄鸟头部、冠部及耳羽为金黄色,并逐渐过渡到背部的绿黄色,臀部为鲜艳的黄色,尾羽带有宽边的黄色。繁殖期内的雌鸟,羽毛颜色与非繁殖期的雄鸟相似,但内侧翼羽上通常有明显的黄色,同时喉部至腹部会有淡淡的黄色调。喙为黑色,脚为粉色。
【鸣叫特征】
该鸟类鸣叫的声音多样且复杂,常见的叫声包括各种鼻音、颤音、嗡嗡声以及嘶嘶声的组合。另外,它还有清晰的“jick”声音。
【生活习性】
褐喉金织雀生活在湿地的芦苇床和茂密的水生植被中,例如纸莎草。在冬季,它们会流动到河流边的植物和森林中觅食。该种鸟类的食物主要由种子、果实、花蜜和昆虫,如蛾类、甲虫和蚱蜢构成。有时也会在喂鸟器旁得到面包屑。
【繁殖习性】
繁殖时间段一般从十月到四月,具体时间因地而异。该种鸟类实行多配偶制度,并常成群居住。雄鸟负责编织巢穴,一个巢群里最多可以有超过300个巢穴。褐喉金织雀的巢为椭圆形,主要由芦苇和草条构成,雌鸟则负责内衬。每窝小鸟通常产下2至3颗蛋,由雌鸟单独孵化,孵化期需要14至17天。幼鸟由雌鸟单独喂养,大约在14至19天后出巢。然而,它们对干扰很敏感,检查巢穴后会弃巢。
【外型辨识】
除了通过喙基部的浅色特征及栖息环境外,该鸟种还可通过整体大小及形状辨认。
【保护状况】
根据IUCN的评估,褐喉金织雀的保护状况为无危(LC)。
【地理分布】
褐喉金织雀主要分布在非洲南部,包括坦桑尼亚、赞比亚、马拉维、博茨瓦纳、津巴布韦、莫桑比克及南非部分地区。在莫桑比克估计有超过10,000个体,在博茨瓦纳和南莫桑比克的数量近年来似乎有所减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