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金织雀
英文名:Holub's Golden Weaver
学名:Ploceus xanthops
【简介】
大金织雀,学名为Ploceus xanthops,是雀形目织雀科织雀属的鸟类。该鸟的命名是为了纪念捷克自然历史学家Emil Holub。
【外形特征】
成年雄性大金织雀体长17-18厘米,体重40-50克。其头部呈亮丽的金黄色,上体从绿色至金橄榄色不等,尾羽边缘为黄色,翅膀颜色较暗,带淡黄色边缘,下体主要为金黄色,颌部至胸部可能带有橘色调。虹膜颜色淡黄,喙部黑色,腿色偏粉红。雌鸟的外形特征与雄鸟相似,只是额头呈黄色,下体颜色较淡,颌部和喉咙部分区域缺乏橘棕色。幼鸟的上体呈橄榄绿色,尾羽边缘黄,翅膀为深褐色,带有绿色黄色的边缘,颌部和喉咙部呈现黄色,胸部淡褐色,腹部颜色更浅,虹膜为深棕色,喙浅棕,基部颜色较深。
【生活习性】
大金织雀喜栖息于高草丛生地带、森林边缘以及溪流水边。通常筑巢于悬挂在高灌木或芦苇上的巢,靠近水源。据观察,大金织雀食物很繁杂,包括各种昆虫、植物果实和种子,如甲虫幼虫、白蚁、番石榴、无花果、Rhus pyroides果实、草籽、外来松树种子、Ruttya和Erythrina花蜜以及花瓣。这些鸟可以移动距离最远达到10公里,尤其是在南非。
【鸣叫特征】
大金织雀的鸣叫声典型于织雀,其声音包含'chek'音节和类似于无线电静电的嘶嘶声,音调较低。
【繁殖习性】
大金织雀的繁殖季节通常在1月至4月,部分情况下起点会早至9月。东非多数情况记录为8月至10月,但是每一对鸟可能会根据环境条件而选择各自的时间。雄鸟构建巢穴,雌鸟负责内部衬垫,巢数呈现为肾形状,由宽叶草编织而成,并悬挂于高灌木或芦苇之上。每个巢产1-3枚蛋,常见的是2枚。蛋壳颜色为蓝色、白色或粉色,大小为24.1 x 16.2毫米,孵化期大约为14-15天。幼鸟由父母共同喂养,离巢期一般为19-22天。巢中雏鸟喂养的食物包括蚱蜢、螳螂、马蝇和各色蜘蛛,而白眉金鹃是寄生于这种巢中的主要鸟类。
【外型辨识】
在热带区域中有不少其他金织雀,大金织雀以其更大的体型和浅色的眼睛容易识别。幼鸟的辨识且比较容易,且更倾向于与成年鸟群居。
【物种区别】
大金织雀与其他金织雀相比,主要通过其较大的体型以及浅色的眼睛来进行区分。
【保护状况】
大金织雀受IUCN保护级别为LC,即无危状态。
【地理分布】
大金织雀的地理分布范围十分广泛,覆盖加蓬至乌干达、肯尼亚南部以及扩散到纳米比亚、博茨瓦纳北部,再向南途径津巴布韦、莫桑比克西部、南非广泛的北部和东部以及斯威士兰西部。具体区域为卡普里维地带、奥卡万戈盆地至夸祖鲁-纳塔尔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