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额织雀
英文名:Southern Masked Weaver
学名:Ploceus velatus
【简介】
黑额织雀(学名:Ploceus velatus),也被称为黑额织布鸟,属于雀形目织雀科织雀属。这种鸟以其卓越的编织能力而著名,常见于南部非洲的各种栖息地,尤其在开阔草原和半干旱地带。
【外形特征】
成年雄鸟在繁殖季节展现出明显的色彩特征:黑色前额和面罩从眼眉延伸至喉咙,并覆盖部分胸部;头冠鲜黄,背部呈现出绿橄榄色,稍带弱条纹;臀部为绿黄色,而尾部橄榄绿色,尾羽尖端淡黄;翅膀棕色,边缘部分呈现黄色;腹部、两胁、大腿及臀下则都鲜黄。雌鸟的色彩则较为淡雅,喙和腿色亦相对条件下较浅。非繁殖季的雄鸟与雌鸟相似,但雄鸟的体色更淡。
【鸣叫特征】
黑额织雀的鸣叫声为尖锐的 "swizzling" 声,与其它织雀相仿。
【生活习性】
这种织雀栖息于多种生态环境中,包括灌木地、草原、开放林地、内陆湿地及半沙漠地带。同时还可见于城市花园和公园内。
【繁殖习性】
繁殖主要集中在9月到次年1月之间,雄鸟通常会拥有多个伴侣,在一季中能搭建多达25个鸟巢。雌鸟将巢址装饰完善,包括用软草和羽毛美化内部。巢通常建在树木的高处,有时也出现在城市中。一窝蛋的颜色各异,有助于避免寄生鸟的卵寄生。孵化和育雏工作主要由雌鸟完成。
【外型辨识】
黑额织雀与黑头织雀的相似之处较少,主要在于背部斑驳程度和雌鸟的喙型及眼色的区别。黑额织雀雄鸟背部不具斑驳,雌鸟的喙型较幼,眼色较亮。
【保护状况】
根据IUCN标准,黑额织雀被列为无危物种。
【地理分布】
黑额织雀广泛分布于非洲中南部地区,具体从安哥拉南部至莫桑比克,向南部延伸至南非东部;此外,它们也出现在圣多美岛(几内亚湾的岛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