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非织巢鸟
英文名:Eastern Golden Weaver
学名:Ploceus subaureus
【简介】
东非织巢鸟,学名Ploceus subaureus,属于雀形目织雀科织雀属鸟类。
【外形特征】
雄鸟在繁殖季节呈艳黄色,额头、头顶、脸颊及耳羽为黄色,颈背和上体绿色带黄,尾羽绿色带黄,翼上覆羽绿色带黄,下体为金色至黄色。雌鸟及非繁殖季节的雄鸟上体为橄榄绿色,下体为黄色或灰白色。虹膜颜色因性别和季节而异,腿为粉红色。幼鸟类似于非繁殖季节的雌鸟,但颜色更淡。
【鸣叫特征】
东非织巢鸟发出连续滚动的嘶嘶声,伴有短促的“tsip tsip tsweeezzzeerrr”音节,警报时发出尖锐的“tzit”声。
【生活习性】
该鸟常见于非洲东部和东南部的沼泽地带,栖息于沿海平原、低洼河谷和泛滥平原,海拔不超过1300米。主要以种子为食,特别是稻谷,同时也摄取飞蚁等昆虫。它们成群活动,常与其他鸟类混群觅食,在地面觅食时常见于和其它织雀属鸟类及南黄弯嘴犀鸟一起。
【繁殖习性】
东非织巢鸟的繁殖期间一般为10月至翌年的2月,可能是一雄多雌制。其巢由草茎或芦苇条精细编制而成,入口朝下,高悬在地面上方或水面之上。每窝通常产卵2至3枚,雌鸟负责孵卵,具体的孵化期未知,雏鸟期约为19到22天。在南非,它偶尔会成为白眉金鹃的宿主。
【外型辨识】
与其它金织雀相比,东非织巢鸟唯一显著的特征是其眼睛呈红色,便于识别。
【保护状况】
根据国际自然保护联盟(IUCN)的评估,东非织巢鸟被列为无危物种(LC)。
【地理分布】
该物种广泛分布于非洲东部和东南部,尤其在海岸平原和河流附近的区域常见,向内陆延伸可达100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