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鸟类分类索引 - IOC15.1
鸟类科普 > 雀形目 > 织雀科 > 织雀属 > 刚果黑额织雀
刚果黑额织雀

刚果黑额织雀

英文名:Lufira Masked Weaver

学名:Ploceus ruweti

【简介】
刚果黑额织雀(学名:Ploceus ruweti),属于雀形目织雀科织雀属的一种特有种鸟类。这种鸟类专性分布于刚果民主共和国东南部,主要在诸如Lake Tshangalele和Kiubo Falls等地的河流沼泽地带生活。

【外形特征】
刚果黑额织雀的特征性外貌出现在繁殖季节,雄鸟此时表现为黑色的面部遮盖,覆盖整个头部,前额至后冠,胸部至两侧强调显栗色(中央腹部为淡黄色),并具有橄榄黄色背部和粉棕色的脚。而非繁殖期间的雌鸟和幼鸟则主要表现为上体深绿,翼上有条纹,下体呈淡黄色。

【生活习性】
刚果黑额织雀多成对或结群活动于河流附近的植被区域,偏好选择树木而非芦苇床作为繁殖地。其活动范围较为局限,普遍仅见于刚果民主共和国东南部特定水域。

【鸣叫特征】

【繁殖习性】
在每年的一月至四月是刚果黑额织雀的繁殖期,可能还有额外的繁殖季节。雄鸟通过多配偶制取得繁殖优势,每只雄鸟会拥有3到20个巢穴,通常为4到6个一起。巢穴由雄鸟编织,椭圆形,长度适中,悬挂在距水面约0.5到2米的树枝上,材料为织物条。

【外型辨识】

【物种区别】
区分刚果黑额织雀与其他相似种类主要依据其独特的黑色面部遮盖方式及色彩饱和度,如相较于Tanganyika Masked-Weaver,其黑色遮盖的面积更大;与Katanga和Southern Masked-Weavers相比,黄色的主要区域被较深的栗色所替代。

【保护状况】
据IUCN红色名录,刚果黑额织雀目前处于无危(Least Concern,LC)的保护级别。

【地理分布】
这种独特的织雀目前仅在刚果民主共和国东南部少数河流处生存,如R Lufira河以及Kiubo Falls顶端沿岸区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