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嘴织雀
英文名:Finn's Weaver
学名:Ploceus megarhynchus
【简介】
巨嘴织雀(学名:Ploceus megarhynchus),属于雀形目织雀科,是一种分布于印度北部、尼泊尔和不丹南部特莱地区的鸟类。由于拥有强大的暗色喙部而闻名,这种鸟因其独特的外形与鸣叫声在鸟笼贸易中曾经备受追捧。
【外形特征】
雄性巨嘴织雀的羽毛主要呈现为黄色,带有显著的深色颊斑;雌鸟羽毛则以褐色条纹为特色,下体色淡,面部缺乏明显的图案。所有个体的喙大而粗壮,比其他类似种类更深处为暗褐色。
【鸣叫特征】
其叫声平缓带有些许颤音和卷舌音,颇有嘶哑且带有鼻音的特点,常见的是r-r-r-r-r-ee或咕哝声turr,飞翔时会发出尖锐叫声。
【生活习性】
它们偏好于湿润地带中的已成林绿化区,并且特别喜欢在有树木和草地交织的环境中栖息和群居筑巢。雄鸟构建的巢穴一般是在树梢或芦苇高地悬挂的小型球状结构,通常使用棉树作为筑巢场所。
【繁殖习性】
繁殖季节始于五月,通常延续到九月,雄鸟会用柔韧的叶片、干枯的芦苇和其他果实在树上精心组装巢穴,填补整个内层空间,而非如某些其他织雀那样,仅在巢的底部覆盖。
【保护状况】
巨嘴织雀主要栖息于印度、尼泊尔和不丹。近期在尼泊尔的苏克拉潘塔皇家野生动物保护区记录的种群估计不超过50只,而且那个种群的数量并不稳定。据IUCN的报告,这种鸟类在过去二十年间经历了巨大的种群下降,其原因主要归结于人类活动和农业生产的改变,这导致了它们习惯性的居所——特莱草原的消失和退化。因稀少,故曾在笼鸟市场上价格高昂。为保护这一濒危物种,应尽可能避免其栖息环境遭到破坏,同时通过适当的保护措施来增加种群恢复的机会。
【地理分布】
巨嘴织雀主要分布在印度北部、尼泊尔和不丹南部的特莱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