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鸟类分类索引 - IOC15.1
鸟类科普 > 雀形目 > 织雀科 > 织雀属 > 橙头织巢鸟
橙头织巢鸟

橙头织巢鸟

英文名:Golden Palm Weaver

学名:Ploceus bojeri

【简介】
橙头织巢鸟是一种生活在东非地区的雀形目鸟类。雄性在繁殖季节中呈现出鲜亮的黄色体羽,头部颜色通常为橙色,而雌鸟的颜色则相对较暗淡,但仍带有鲜艳的黄色。

【外形特征】
**雄性:** 雄性的头部至喉部初为橙色,胸脯边缘环绕有栗褐色的新月斑纹。颈项和背部逐渐由橄榄黄色过渡为绿色,尾部呈现绿色带中央黄色边缘,翅膀部分呈现橄榄绿,飞羽边缘和翼覆羽均呈黄色,上喙深棕色,下喙浅棕色,腿则呈粉红色。翅膀中覆羽尖端有黄色,外围则为橄榄绿,大腿和尾部也带有黄色边缘。腹部则由上至下均为金黄色,但胸脯有新月形的栗褐色斑纹。

**雌性:** 雌性的额头、头顶、脸颊、颈背以及耳羽为深绿色,带黄色眉纹,背部绿色而带一些条纹,臀部泛黄,尾羽和两侧有显眼的黄色斑纹,翅膀亦为橄榄绿且边缘为黄色,腹部则为均匀的浅黄色。幼鸟的羽毛颜色与雌鸟相似,但其下部颜色偏淡,背部条纹较多。

**虹膜:** 雄性与幼鸟的虹膜呈深棕色,雌鸟上喙深棕色,下喙浅棕色。

【生活习性】
橙头织巢鸟通常群居生活,主要以种子和昆虫为主食,一般栖息于沿海灌木草原和棕榈树林,以及内陆沿河的干燥地带。

【鸣叫特征】
鸣叫声构成由“chet”音符和‘类似无线电静电’的声音组成。

【繁殖习性】
繁殖季节通常全年均可在肯尼亚发现,但高峰出现在十月和一月,蒙巴萨则为五月到十月及六月到十月,索马里则为五月到七月,坦桑尼亚为六月和十二月到次年四月。其繁殖方式有可能为多配偶制,繁殖群经常与黑头织雀和东非织巢鸟共同生活。巢穴是封闭的球形结构,无入口暗道,由雄鸟用草条或棕榈叶编织而成,雌鸟则用树叶碎片和细草填充内部。巢位于最低的水面上方,或挂在悬着的高草丛、灌木丛,高1.5-4米,偶尔也可高至10米以上,它们也可能选择香蒲、竹子或芦苇作为筑巢地点。每窝通常产卵2枚,蛋的颜色为海绿色带灰色或略带红色斑点,均带白色,尺寸大约为21.1 x 14.3毫米。外来物种黑家鸦常袭击巢穴,导致繁殖群被迫转移。

【外型辨识】
橙头织巢鸟分布范围与大金织雀重叠,可以通过瞳孔颜色为黑色而非红色加以区别。

【保护状况】
根据IUCN的数据,橙头织巢鸟的保护状态尚未具体确定。但是,人们已经注意到其在整个分布地区的人类活动导致生存环境的变化,需要持续监测和适应保护策略的变化。

【地理分布】
橙头织巢鸟主要分布于肯尼亚、索马里和坦桑尼亚的沿海灌木草原和棕榈树林,以及内陆沿河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