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红织雀
英文名:Cinnamon Weaver
学名:Ploceus badius
【简介】
桂红织雀(学名:*Ploceus badius*),又称*Cinnamon Weaver*,是织雀科(*Ploceidae*)织雀属(*Ploceus*)的一类鸟类。它们主要分布在苏丹和南苏丹区域,并具有明显的季节性迁徙习性。
【外形特征】
1. **成年雄鸟**:繁殖季节中,额头至脸颊、耳羽、下颚和喉咙为黑色,形成黑色领带状区域延伸至胸部。颈背和背部为深栗褐色,尾巴为暗橄榄绿色,上翼深棕色,飞羽边缘带有窄黄色边,内部带有宽黄斑。胸腹部为深栗褐色,环绕着黑色领带,侧面较淡,两侧为栗褐色,腹部金黄色并带有栗色条纹,大腿和尾下覆羽为黄色。
2. **雌鸟及非繁殖期雄鸟**:头部和颈背为橄榄绿色,背部淡褐色有中央条纹,臀部淡黄色,尾巴暗橄榄绿色。翅膀深棕色,飞羽边缘带有黄色。脸颊和耳羽淡褐色,下颚和喉咙白色,胸腹部淡褐色,腹部中心白色。大腿和尾下覆羽白色。
3. **幼鸟**:外观类似雌鸟,头部和背部颜色较淡,臀部更绿,下颚和喉咙带黄色,下体呈淡白色。喙呈角棕色,虹膜通常为灰色但有变化,上体颜色固有的黄色量在栗色部位差异明显。
【生活习性】
桂红织雀偏好生活在有浓密树冠的高大树木中,并且具有明显的季节性迁徙习性,通常九月至十月返回繁殖地进行繁殖行为。它们在繁殖期间比较常见的为一夫一妻制,以社群形式居住。
【鸣叫特征】
1. **雄鸟**:常发出鼻音的'err'声,持续时间约为0.12秒,比北非黑脸织雀(*Ploceus melanocephalus*)更为悠长且更缓和,有重复长约2到3秒、音调下降的'errrrrrr'声。其他叫声包括尖锐的'chip'、'chup'或'tyoo'声。
2. **雌鸟**:有时发出‘see-yoooo’的叫声,第二音符略低于第一音符且拖长。而访问社群时会发出较短且轻柔的‘chuck’声。
【繁殖习性】
桂红织雀在繁殖季节返回特定区域进行繁殖活动,主要分布于苏丹和南苏丹,但没有明确区分繁殖区与非繁殖区。
【外型辨识】
桂红织雀与北非黑脸织雀在某些特征上有相似性,但是桂红织雀头部更加均匀,因为它的颊部和头顶较黄而形成更均匀的颜色,而北非黑脸织雀的头顶和颊部则较黑暗并带有明显的超眉纹。此外,桂红织雀的雌鸟整体偏黄色,而北非黑脸织雀的雌鸟胸部黄色,腹部更白。
【保护状况】
根据IUCN红色名录(IUCN)的评估,桂红织雀被列为无危(LC)。
【地理分布】
桂红织雀生活在苏丹和南苏丹。在班丁吉洛国家公园中,尽管桂红织雀在当地很常见甚至丰富度高,但它们也在面对重大的狩猎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