斑翅织雀
英文名:Bar-winged Weaver
学名:Ploceus angolensis
【简介】
斑翅织雀(学名:Ploceus angolensis),是一种雀形目织雀科的鸟类,主要分布于非洲中南部,生活在成熟的常绿森林和湿润的Miombo林地,特别是‘老人须’Usnea苔藓丰富的地方。
【外形特征】
体型较小,体长约13厘米。成鸟头部前额、顶冠和颈背为黑褐色;肩部和背部黑色,但中央羽毛具有黄褐色尖端,臀部为黄色;上翼和尾羽为深棕色,飞羽边缘及大覆羽尖端为白色,小覆羽具有边缘,这样形成了翼带的特点;下体为白色或黄色。幼鸟与成鸟相似,但特征更为柔和,尤其表现在头部的橄榄灰色及喙部的苍白。
【鸣叫特征】
斑翅织雀的鸣叫声呈高音调,包括吱吱声、嗡嗡声和啾啾声,有时会发出‘tyoo-vo-vo-vo’或‘tree-zi-zee-zi-zee-zi’的声音。
【生活习性】
斑翅织雀栖息于非洲中南部的森林中,尤其偏好‘老人须’Usnea苔藓丰富的地区。它们主要以昆虫为食,如螳螂、甲虫和摇蚊幼虫。觅食时,常沿树枝搜寻,啄食昆虫。
【繁殖习性】
繁殖期的巢由近似球形的结构构成,入口为30-210毫米长的管道,内部通常有2-3枚蓝绿色、带有斑点和云状记号的卵。
【外型辨识】
斑翅织雀最显著的特点在于其黑色头部、黄色背部、白色翼带和腹部的柠檬色区域。这些特征便于与其他织雀科的种类区分。
【保护状况】
斑翅织雀目前被国际自然保护联盟(IUCN)列为无危级别(LC),表明它们在野外较为常见,尚未面临人口减少的危险。
【地理分布】
斑翅织雀主要分布在非洲中南部地区,包括安哥拉、刚果民主共和国南部和赞比亚等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