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鸟类分类索引 - IOC15.1
鸟类科普 > 雀形目 > 织雀科 > 织雀属 > 白枕黑织雀
白枕黑织雀

白枕黑织雀

英文名:Maxwell's Black Weaver

学名:Ploceus albinucha

【简介】
白枕黑织雀,学名Ploceus albinucha,是织雀科织雀属的一种鸟类。主要分布在非洲西部和中部的热带雨林区。

【外形特征】
白枕黑织雀体长约13至15厘米,体重25至30克。成鸟全身黑色,上体有光泽,颈背羽毛基部白色,形成淡色斑块。虹膜呈白色或绿白色,喙为黑色,腿为棕色。雄雌鸟相似。幼鸟上体为暗褐色至黑褐色,下体灰暗色,虹膜和喙为棕色。在西非西部种群,颈背羽毛全部为黑色;而在东部种群中,全身均为黑色。

【生活习性】
白枕黑织雀主要栖息于低地常绿森林,尤其是靠近被次生林环绕的村庄、河流和溪流附近的区域,海拔可达到850米。其主要食物是昆虫(如蚱蜢和毛虫)、浆果及开花树的花蜜。白天它们在不同层次觅食,单独捕食高处的昆虫,而低处则多见其小群体活动(通常不超过十二只),有时可见与疑似其他物种混合在一起的群体。

【鸣叫特征】
白枕黑织雀的鸣叫声温和,类似于摩擦声,并可能代表其主要歌曲。在群体中接触时,还发出“chick chick”的声音。

【繁殖习性】
白枕黑织雀的筑巢活动通常在西非2月份开始,在利比里亚和加纳幼鸟可见于11月至12月期间,喀麦隆性腺增大的个体在3月被发现。每群可筑建20至500个巢,有时与黑头织雀和黄头织雀共筑巢,较少与橙头织雀混群。巢呈粗糙球状,入口位于下方,并由细藤蔓或香蕉叶条编织而成,通常高悬于树冠之上,或位于王鹰的巢之下。

【外型辨识】
与其他同类相比(如维约氏织雀),白枕黑织雀的喙更为纤薄、尖锐,且更偏好森林环境。

【保护状况】
据《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分类,白枕黑织雀被列为无危级别(LC)。在非洲部分区域尽管数量稀少,但某些局部较常见。考虑到森林栖息地的破坏,这种鸟的趋势可能带来潜在脆弱性。在村落中,有时会被采集食用。

【地理分布】
白枕黑织雀广泛分布于非洲西部和中部的热带雨林区域,包括喀麦隆、刚果民主共和国、利比里亚、塞拉利昂等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