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鸟类分类索引 - IOC15.1
鸟类科普 > 鹈形目 > 鹮科 > 彩鹮属 > 彩鹮
彩鹮

彩鹮

英文名:Glossy Ibis

学名:Plegadis falcinellus

【简介】
彩鹮,学名为Plegadis falcinellus,是鸟纲、鹈形目、鹮科、彩鹮属的鸟类。以其长而弯曲的喙和金属光泽的羽毛著称。

【外形特征】
成年彩鹮体长48到66厘米,翼展80至95厘米,体重350至840克。繁殖季节期间,羽毛呈现深栗色,显现出闪亮的青铜、紫和绿色光泽;而非繁殖季节则更为暗淡。头部、颈部、背部上部和下腹呈现深栗色,背部下部、翅膀和尾部呈现青铜、紫和绿色;面部皮肤在繁殖季节变为深瑰色或蓝黑色。喙和腿的颜色则从深棕色到橄榄灰色不等。

【生活习性】
彩鹮常居于温暖的淡水湿地和海岸湿地,如咸水沼泽、淡水湿地、沿海泻湖和河口地区。它们性好群居,喜欢与其他水鸟混群。以水生昆虫、昆虫幼虫、虾、甲壳类动物等为食,偶尔也会捕食小鱼或小型两栖动物。彩鹮通过触觉觅食,使用其弯曲的喙探测底质以获取食物。

【鸣叫特征】
无相关描述

【繁殖习性】
在春季筑巢繁殖,通常在至少一米高的水上平台筑巢。巢由树枝和植被构成,每次产卵数量为3至4枚,由双亲共同孵化约20至23天。雏鸟大约在孵化后的7天后离巢,但双亲会继续喂养直至它们能独立飞翔。

【外型辨识】
无相关描述

【物种区别】
无相关描述

【保护状况】
彩鹮被列为《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UCN)2016年度无危(LC)级别,并被中国《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2021年2月5日)调整为一级保护鸟类。在中国灭绝多年后于2009年在成都重新现身。

【地理分布】
彩鹮广泛分布于欧洲、亚洲、非洲、南美、中美及澳大利亚。近年来在中国的分布区包括云南、新疆、内蒙古以及山西、湖南等地。2023年至2025年间,彩鹮在中国多个地区被观察到,如云南省、广东省、河北省、内蒙古、海南等省市区;普洱市思茅区;湖北省孝感市朱湖国家湿地公园;河南丹江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雄安新区及湖北石首麋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广东海丰鸟类省级自然保护区;四川省凉山州冕宁县(曾记录为7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