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鸟类分类索引 - IOC15.1
鸟类科普 > 雀形目 > 铁爪鹀科 > 雪鹀属 > 麦氏鹀
麦氏鹀

麦氏鹀

英文名:McKay's Bunting

学名:Plectrophenax hyperboreus

【简介】
麦氏鹀(学名:Plectrophenax hyperboreus),是一种属于雀形目、铁爪鹀科、雪鹀属的鸟类,在北美地区极为罕见且被视为迷人的物种之一。麦氏鹀繁殖地仅限于白令海中的圣马修岛和霍尔岛,与近亲雪鹀相似,但拥有更洁白的羽毛。

【外形特征】
麦氏鹀体长为18厘米,平均体重约为54.5克。在繁殖季节,雄性成鸟的羽毛几乎全白,仅在翼尖和尾部中央有一小块黑色。雌性成鸟的背部有条纹。雄性有白色内侧次级飞羽和初级覆羽,与黑色翼尖形成鲜明对比,而雌鸟的内侧次级飞羽为白色,但初级覆羽较暗。幼鸟的羽毛总体为灰褐色,通过广泛的预成形换羽,在夏末秋初时会获得成鸟的羽毛状态。

【生活习性】
麦氏鹀选择在砾石海滩中或岩石裂缝处筑巢,冬季则栖息于沿海沼泽、砾石海滩和农田。其觅食习性与雪鹀类似,夏季主要食用种子、芽和昆虫,而冬季则以杂草和禾本植物种子为主食。

【外型辨识】
麦氏鹀与雪鹀相似,但显著更白,翅膀上的白色斑块更大,黑色翼尖相对更为有限。雄性背部为白色,而雌性头部顶部和颈背为白色,背部颜色较浅。即便是最深的背部羽毛,也通常比大多数雪鹀更白,多数麦氏鹀臀部颜色为全白色。

【保护状况】
麦氏鹀的保护状况被国际自然保护联盟(IUCN)列为无危(LC)级别。

【地理分布】
麦氏鹀繁殖区位于北美阿拉斯加州西部的圣马修岛和霍尔岛。在冬季时,麦氏鹀迁徙至阿拉斯加州西部的沿海地区。麦氏鹀是野外鸟类学研究中的重要物种,因其独特的外观以及极其狭窄的地理分布而备受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