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鸟类分类索引 - IOC15.1
鸟类科普 > 雀形目 > 疣眼鹟科 > 饰眼鹟属 > 巴门疣眼鹟
巴门疣眼鹟

巴门疣眼鹟

英文名:Banded Wattle-eye

学名:Platysteira laticincta

【简介】
巴门疣眼鹟(Platysteira laticincta),属雀形目疣眼鹟科饰眼鹟属,以其醒目的红色眼疣闻名。该鸟活跃于喀麦隆西南部Bamenda高原的热带湿润山地森林,栖息高度主要在1700至2450米之间。

【外形特征】
雄鸟体色为闪亮蓝黑色上身、白色下身搭配蓝色胸带,喉部呈现纯白色;雌鸟喉部和上胸黑色,仅嘴部下方有白色斑点。幼鸟上体褐色,下体棕色,喉部和胸部侧面均有黑纹,腹部为白色。雌鸟与黑喉疣眼鹟相似,但分布环境及其白色翼纹不同。

【生活习性】
巴门疣眼鹟主要在低海拔的山地森林及其边缘地带活动,偏好竹子和Podocarpus为主的生态环境,偶尔出现在农作林地的下层植被中,最高可达Mt Oku。它们的行为活跃,常常在下层植被中寻找昆虫并有时在空中飞行捕食虫子。

【鸣叫特征】
该鸟声调较高,发出柔和而嘶哑的声音,音色区别于具有甜美歌声的褐喉疣眼鹟。遇警戒时表现为尖锐的‘tsit-tsit’。

【繁殖习性】
繁殖期从每年10月持续至次年5月,以12月至2月为高峰期。每巢产卵1至3枚,孵化期约15至17天。巢结构包括苔藓、蜘蛛网、树皮和地衣等,高度在0.4至6米间的树杈上,具有一定的即用即弃习惯。

【外型辨识】
雄鸟体色为闪亮蓝黑色上身、白色下身搭配蓝色胸带,喉部呈现纯白色;雌鸟喉部和上胸黑色,仅嘴部下方有白色斑点。幼鸟上体褐色,下体棕色,喉部和胸部侧面均有黑纹,腹部为白色。

【物种区别】
雌鸟与黑喉疣眼鹟相似,但分布环境及其白色翼纹不同。

【保护状况】
巴门疣眼鹟属于IUCN列表中的EN类(濒危)。该种群受到山地森林的碎片化和砍伐导致的栖息地减少的威胁。从1965年至1985年间,喀麦隆西南部的栖息地减少约50%。

【地理分布】
该鸟主要分布于喀麦隆西南部Bamenda高原及其邻近森林,比如Kilum-Ijim森林等重要区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