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颊疣眼鹟
英文名:Red-cheeked Wattle-eye
学名:Platysteira blissetti
【简介】
红颊疣眼鹟(学名:Platysteira blissetti),又称红颊饰眼鹟,属于雀形目疣眼鹟科饰眼鹟属的一种小型雨林鸟类。这种鸟最显著的特征为脸颊两侧的栗色斑块以及环绕眼睛的蓝色裸皮,尤其是雄鸟表现得更为明显。
【外形特征】
红颊疣眼鹟体形小巧,体型饱满,色彩鲜艳。雄鸟体色以光泽黑绿和栗色斑块为明显特点,上身、喉部和上胸部呈黑绿,面侧有三角形栗色斑块延伸至颈侧,而下体则呈现白色。雌鸟颜色偏灰,并且裸露的色斑会发育小一些,喉部无光泽感。成鸟的眼瘤早期发育尚不显著,后期变为蓝色,虹膜深棕色,喙和腿脚为黑色和紫灰色。
【生活习性】
红颊疣眼鹟主要生活于低地原始森林和次生森林受扰动的灌木层。它们也偶尔出现在半常绿雨林、河岸森林、海岸灌木和种植园。在喀麦隆的喀麦隆山南坡,它们常分布在200-700米的低海拔区域,在利比里亚则可达1500米的高度。其主要分布区域在西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几内亚和塞拉利昂、奈及利亚中部及喀麦隆东北部等地。
【鸣叫特征】
红颊疣眼鹟在领地防御时发出持续高音的哨声,通常节奏为每秒三声,鸣叫声类似“peep-peep-peep-peep…”。该鸟在追逐中会发出尖锐的鸣叫以及鞭响声与含混的嘶哑摩擦声,而有时也会成对地一起鸣叫。
【繁殖习性】
红颊疣眼鹟的繁殖季节与具体时间根据不时采集的繁殖状态标本而定。在利比里亚,繁殖期可能出现在3至4月、8至9月及11月;而在加纳为2月份,在尼日利亚则可能是12月至2月;在喀麦隆则可能是1月到4月和9月。红颊疣眼鹟推测以一夫一妻制形式繁殖,但具体的繁殖行为仍待进一步观察确认。
【外型辨识】
红颊疣眼<|im_start|><|im_start|><|im_start|>assistant
【外型辨识】
红颊疣眼鹟与西非洲和栗色疣眼鹟相似,但是红颊疣眼鹟未具有明显的黑色胸部和广泛的栗色喉部,雌鸟的眼瘤比雄鸟小很多。
【物种区别】
【保护状况】
该物种在IUCN红色名录中分类为“无危(LC)”。在利比里亚该鸟分布广泛且普遍,在西非其他地区也较为稀少,如贝宁地区。据推测,在加纳西南部可能受益于森林砍伐,而喀麦隆物种已被记录在昆巴与喀麦隆山地区的塔卡曼达森林保护区,并且在D. chalybea地区被发现。
【地理分布】
以上是对红颊疣眼鹟相关描述的归纳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