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尾铲嘴雀
英文名:Stub-tailed Spadebill
学名:Platyrinchus cancrominus
【简介】
短尾铲嘴雀(英文名:Stub-tailed Spadebill,学名:Platyrinchus cancrominus)属于鸟纲、雀形目、霸鹟科、铲嘴雀属。它是一种体型微小的鸟类,以橄榄棕色的上体和独特的脸部花纹及极短的尾巴著称。
【外形特征】
短尾铲嘴雀的体长约为9-9.5厘米,体重在9.5-12克之间。雄鸟具有显著的面部特征,包括淡黄色的眉纹、眼环和耳斑,以及拱形的深黑色后眼纹;头部灰褐色,头顶间或带有半隐藏的黄色冠斑;上体橄榄棕色,翅膀边缘为肉桂棕色;尾巴小巧,为棕色;胸部土黄色或棕色,腹部淡黄色,同时可见白色下尾羽。虹膜深色,喙宽扁,上、下分别为黑色和淡粉色;腿为粉红色。雌鸟缺乏雄性的黄冠斑,幼鸟面部图案相对不如成鸟明显,上体为棕色,翅膀带有浅黄色横斑,喉咙为淡灰白色渐变为白色。
【生活习性】
短尾铲嘴雀栖息于海拔500米以下的热带干燥或湿润森林中,常见于中美洲,从墨西哥东南部至哥斯达黎加西部。它们以蜘蛛、甲虫、蚂蚁等小型节肢动物及低处的浆果和果实为食,展现出杂食性的饮食习惯。虽然许多个体独居,但当繁殖时会成对筑巢,通常筑造深锥形的草纤维巢,多位于低矮的树苗下。短尾铲嘴雀还会参与各种物种组成的混群觅食,这样有助于减少捕食风险并寻求保护。
【鸣叫特征】
短尾铲嘴雀的鸣叫声是响亮的鼻音声“chi-dik”或“chi-di-dik”,通常在短暂飞行后发出。这种鸣叫有助于它们和彼此沟通,在停止飞行后难以被察觉。
【繁殖习性】
该种广泛分布于中美洲,从墨西哥的温暖地区南部开始到哥斯达黎加西部,包括瓦哈卡、克鲁斯、塔巴斯科、恰帕斯和尤卡坦半岛,北至委内瑞拉和哥伦比亚,有时也会在巴拿马的西北部出现。繁殖季节,短尾铲嘴雀会利用植物纤维建造深锥形的巢穴,通常筑巢在低矮的树苗旁。
【外型辨识】
除去其极短的尾巴外,宽扁的喙和显著的黄色头部特征使得短尾铲嘴雀在同属物种中极其容易辨认。雄鸟特有的黄色冠斑则是其与雌鸟的主要区别。
【保护状况】
该物种被国际自然保护联盟(IUCN)列在2009年鸟类红色名录中,保护状况为“无危”(Least Concern)。
【地理分布】
短尾铲嘴雀广泛分布于中美洲,从墨西哥的温暖地区南部开始到哥斯达黎加西部。包括瓦哈卡、克鲁斯、塔巴斯科、恰帕斯和尤卡坦半岛,北至委内瑞拉和哥伦比亚,有时也会在巴拿马的西北部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