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洲琵鹭
英文名:Royal Spoonbill
学名:Platalea regia
【简介】
澳洲琵鹭(Royal Spoonbill,学名:Platalea regia)是鹈形目鹮科琵鹭属的大型白色涉禽。广泛分布于澳大利亚、新西兰、印尼、新几内亚和所罗门群岛的淡水及盐水湿地。
【外形特征】
澳洲琵鹭的体长约80厘米,体重介于1.4至2.07千克之间,翼展大约为120厘米。其喙长而扁平,呈黑色勺状,面部皮肤也为黑色,在眼睛上方有一个醒目的黄色斑块。繁殖季节时,成鸟会在头后部生长出细长的白色羽饰,且雄性通常比雌性体型更大,喙和腿也更长。非繁殖季节的成鸟则缺少这些装饰和黄色颈基,而幼鸟的外观与非繁殖季节的成鸟相似,但其喙较短且平滑,缺乏头部的红色和黄色斑点,初级飞羽的尖端也呈黑色。
【生活习性】
澳洲琵鹭主要栖息于淡水湿地,如沼泽、淹没的牧场、泻湖、污水处理厂、池塘和湖泊的浅水区,以及潮间带泥滩。在澳大利亚的新南威尔士州,一些个体频繁出现在稻田中。沿海种群相对定居,但其内陆迁徙情况可能会随水文条件的变化而变化。
【鸣叫特征】
澳洲琵鹭在远离繁殖群落时通常保持沉默。它们发出的声音包括哼哼声、低吼声和柔和的呱呱声“huh-huh-huh-huh”,有时也会出现喙拍打声,但没有典型的鹤类的那种坚硬的喙击声。
【繁殖习性】
澳洲琵鹭在澳大利亚南部的繁殖期一般在9月至11月,在北部则为2月至4月。它们筑巢于湿地中的树、灌木或芦苇上,偶尔会在地面筑巢。每窝通常有3枚卵(2至4枚),孵化期约为20至25天。
【外型辨识】
澳洲琵鹭的喙和面部皮肤颜色更深,这与黑脸琵鹭有显著差异。成年雄性通常比雌性体型更大,且喙和腿通常更长,头上的羽饰也更长。幼鸟和非繁殖季节的成鸟相似,但其喙较短且光滑,头部缺乏红黄色斑块。
【物种区别】
不同亚种主要通过体型、喙长和羽饰的长度差异来识别。
【保护状况】
根据IUCN评估,澳洲琵鹭目前被列为无危(Least Concern)级别,全球数量估计约为25,000至100,000只。在东澳大利亚和北澳大利亚的适宜生境中普遍常见,但在南澳大利亚西部较为稀少。
【地理分布】
澳洲琵鹭的主要繁殖区域位于澳大利亚、新西兰和新几内亚中南部,而非繁殖区域则扩展至爪哇岛、印尼苏拉威西岛、印尼摩鹿加群岛、塔斯马尼亚岛、所罗门群岛南部和新喀里多尼亚等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