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琵鹭
英文名:Eurasian Spoonbill
学名:Platalea leucorodia
【简介】
白琵鹭(学名:Platalea leucorodia),属鹈形目鹮科琵鹭属,是一种大型涉禽。
【外形特征】
体长约70至95厘米,体重约为1.13至1.96千克,翼展为115至135厘米。喙长而直,上下扁平,前端呈琵琶状,有黑色横向纹理,幼鸟喙色较浅。成鸟全身羽毛呈白色,具有短羽冠和黄色的胸部,幼鸟尾部会有四枚飞羽边缘带有黑褐色。虹膜为淡黄色,喙尖为黑色,嘴前端黄色,腿黑色。
【鸣叫特征】
平时较为安静,偶尔会在飞行中发出短促、略带鼻音的‘fwit!...fwit!’声。在繁殖地,会发出低沉的‘huh..huh..huh’声和‘k’lick..k’lick...’的清脆声。幼鸟在索求食物时则会发出高音的‘reeeeuh....reeeeuh...’声。
【生活习性】
栖息于湿地,例如沼泽、水草丰富的河流、湖泊及红树林。该鸟偏好在夜晚进行觅食,特别在夜潮期间。它们以水生昆虫、甲壳类、蠕虫、软体动物、小鱼等为食,通过侧向摆动扁平的嘴部进行过滤。
【繁殖习性】
春季繁殖,一般筑巢在平原或低山的湖泊或河流中的植被地带,或者所处的灌木丛和大树上。每个巢穴包含3至4枚卵,孵化期长达24至25天,幼鸟要经过45至50天的成长期才能离巢。有时它们与其他涉禽混合群筑巢。
【外型辨识】
与黑脸琵鹭相比,体型稍大,面部黑色数量较少,喙端为黄色,面部裸露皮肤呈黄色。繁殖期时有明显的冠羽,冠羽和胸前羽毛有染黄现象,但黑脸琵鹭的喙尖为黑色。
【物种区别】
与黑脸琵鹭相比,体型稍大,面部黑色数量较少,喙端为黄色,面部裸露皮肤呈黄色。繁殖期时有明显的冠羽,冠羽和胸前羽毛有染黄现象,但黑脸琵鹭的喙尖为黑色。
【保护状况】
IUCN红色名录上的保护状态为无危(LC)。全球估计种群规模大约在66,000至140,000只之间。中国将其列为二级保护物种。历史上种群有过显著的减少,但是近年来在欧洲部分地区重建了种群数量。
【地理分布】
该种栖息地覆盖了欧洲南部至亚洲中部及中东、南亚等地区。非洲部分区域也存在局部繁殖,包括毛里塔尼亚沿海地区、红海和亚丁湾沿岸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