鸣冠雉
英文名:Trinidad Piping Guan
学名:Pipile pipile
【简介】
鸣冠雉(学名:Pipile pipile)是鸡形目凤冠雉科的鸟类,栖息于特立尼达岛的森林中。这种体型较大的鸟类似火鸡,全身近黑色,翼部和头部有白色斑点,面部呈淡蓝色,喉部有一片天蓝色的皮肤褶。由于狩猎和栖息地丧失等因素的影响,已极度濒危。
【外形特征】
鸣冠雉体型大,约65至69厘米长,体重约为2500至3300克。雄鸟比雌鸟稍大,上翼覆羽上的白色斑块较为明显。全黑的羽毛是其主色调,但色彩较暗淡,头部和翼端各有白色标记。与蓝喉鸣冠雉相比,它的羽毛更多偏向棕色。
【生活习性】
鸣冠雉主要栖息在特立尼达岛东北部的原始森林中,偏好地面植被疏松、树冠闭合、藤本植物丰富且地形陡峭的地方。它们的食谱主要是树木的果实和种子,偶尔会吃一些嫩叶和昆虫。鸣冠雉通常在群体中活动,并且几乎完全生活在树上。
【鸣叫特征】
鸣冠雉发出一系列上升的哨音,通常在凌晨鸣叫。声音可能包括单一的'啪嗒'声,紧接着是一连串的‘pee-oo’声或低哑的‘哭’声作为开场,然后是4到6个继接的‘啪嗒’声,最后是一连串鼓点般的颤音。其叫声也有单调上升哨音等变化,尤其在展示翅膀时更为常见。
【繁殖习性】
鸣冠雉的繁殖季节主要在全年,巢通常建于距地表不远的树枝上,每窝产2个蛋。尽管有关其繁殖详细的资料仍不多。
【外型辨识】
鸣冠雉属共有4个物种,分布在秘鲁、巴西、阿根廷、巴拉圭及特立尼达。它们分别是:鸣冠雉(Pipile pipile)、蓝喉鸣冠雉等。鸣冠雉是特立尼达岛的本土鸟类。
【保护状况】
鸣冠雉被IUCN列为极危物种,CITES列为附一类保护物种。受栖息地丧失和过度狩猎的威胁,目前据估计剩余数量在70至200只之间,并仍持续减少。
【地理分布】
鸣冠雉分布于特立尼达岛东北部山脉,偶尔还可见于阿玛镇附近。因其极小的生存地域及人口数量,分布范围极有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