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鸟类分类索引 - IOC15.1
鸟类科普 > 鸡形目 > 凤冠雉科 > 鸣冠雉属 > 黑额鸣冠雉
黑额鸣冠雉

黑额鸣冠雉

英文名:Black-fronted Piping Guan

学名:Pipile jacutinga

【简介】
黑额鸣冠雉,又称黑胸鸣官鸟,学名为Pipile jacutinga。这种珍稀、受威胁的大型鸟类具有显著的黑白相间羽毛,独特的黑色额头和白色眼环,主要生活在南美特定地区的亚热带雨林中。

【外形特征】
黑额鸣冠雉体型较为庞大,身长63.5至74厘米,体重约1100至1400克。其外观显著特征包括:头顶带有白色羽冠及鲜明的白色眼环,红色与蓝色的品种特定喉垂,搭配蓝色斑点的黑色喙。成鸟和幼鸟外观较为相似。

【生活习性】
黑额鸣冠雉主要栖息于南美受保护的亚热带雨林中,包括常绿森林、河岸及沿海森林,海拔通常不超过1000米。以水果为主食,在食物匮乏时也会取食种子、花蕾或昆虫。进行食草活动时,它们常单独、成对或成伴儿群在树上或偶尔在地面找寻食物。

【鸣叫特征】
黑额鸣冠雉的鸣声音量较大,是一种高音上升的哨音。翼展时,会发出特有的声音——连续无声的拍翅声、一套短暂而干燥的颤音、两三声快速的拍翅声以及最后的更长时间的颤音。

【繁殖习性】
黑额鸣冠雉的繁殖期从8月份持续到12月初。筑巢平台位于树枝或茎干上,距离地面的高度大约为1.7米。巢中通常有2至4枚白色的蛋,孵化期为28天,产妇负责孵化。小鸡孵化后,双亲共同承担养育责任,直到约三个月大的小鸡长出成鸟羽毛。

【外型辨识】
最显著的特征是该物种特有的黑色前额和白色眼周,这是其他鸣冠雉种所缺乏的。

【物种区别】
黑额鸣冠雉与蓝喉鸣冠雉在地理分布上有轻微重叠。基于线粒体DNA、骨学及生物地理学的研究表明,它们实际上是独立的物种。尽管黑额鸣冠雉是属内较基底的成员,其与肉垂冠雉之间的具体联系仍存疑虑。

【保护状况】
黑额鸣冠雉被IUCN红色名录列为濒危物种。该物种分布于巴西东南部、阿根廷东北部及巴拉圭南部。受到猎杀及其栖息地丧失的影响,它们的族群规模大幅减少,如今仅在有限的保护区内得以存活。

【地理分布】
黑额鸣冠雉分布在巴西东南部(巴伊亚州南部到南里奥格兰德州)、阿根廷东北部(米西奥内斯省)和巴拉圭南部。这些区域内固定的栖息地包括位于该国的自然保护区,如圣保罗州的Intervales和Carlos Botelho州立公园;阿根廷的乌尔瓜伊省级公园;巴拉圭的阿图帕拉伊和卡尼德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