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冠鹦哥
英文名:Plum-crowned Parrot
学名:Pionus tumultuosus
【地理分布】
紫冠鹦哥(Pionus tumultuosus),又称紫红冠鹦鹉,广泛分布于南美洲的安第斯山脉东部地带,包括秘鲁中部至玻利维亚、哥伦比亚、厄瓜多尔、秘鲁和委内瑞拉的部分地区。
【外型辨识】
紫冠鹦哥体长29至30厘米,体重约229至250克。该种鹦鹉头部为紫色,尤其是在额头和头顶上颜色更为鲜艳。头部其余部分为深暗紫色,并带有紫粉色调。背部、翅膀及腹部为绿色。尾部呈红色,而外侧尾羽则带有蓝紫色尖端。喙部呈淡黄色,眼睛周围包裹着灰白色皮肤,虹膜则呈深色。幼鸟的头部和胸部颜色与其成鸟有较大差异:头部和胸部为褐色绿色,耳羽覆羽和尾下羽上有白色斑点。
【外形特征】
这种鹦鹉在飞行时会发出低沉而尖锐的“crrah”声,停歇时则会发出一系列相互沟通的鸣叫,有时也带有鼻音。它们并时常在竹林和湿润山区逗留,喜欢在海拔2000至3300米之间活动。日常觅食以果实和植物嫩芽为主,偶尔也会光顾附近的农田,抢食农作物。
【鸣叫特征】
【繁殖习性】
在其自然栖息地繁殖习性不甚明确,但根据圈养环境下的观察,紫冠鹦哥通常在11月至12月间繁殖。每次产卵通常为4枚。幼鸟孵化周期长达26天。繁殖方式一般假设同该属其他种类一致,在树洞中筑巢进行繁殖。
【保护状况】
紫冠鹦哥被IUCN列为无危物种,然而因其栖息地减少和人类活动的影响,数量日渐稀少。该种鹦鹉一般被视作独立物种,但有些分类学研究认为它与白顶鹦哥(Pionus senior)同属一个物种。同时,它们也是最可能受到喘霉菌(Aspergillus)感染的Pionus物种,对此需要严格的繁殖管理和通风环境。
【物种区别】